引言:本文是采訪一位使用FYLASCT超連續激光的神經科學研究人員的介紹。
特倫托大學(University Of Trento)的納米實驗室(NanoLab)擁有一臺用于芯片表征的FYLA白色激光器,這是光誘導激活體外神經元印跡過程的關鍵一步。
Clara Zaccaria畢業于帕多瓦大學物理學專業,目前正在特倫托大學納米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三年級,實驗室負人為洛倫佐·帕維西(Lorenzo Pavesi)。她解釋了她是如何將FYLA超連續光纖激光器用于備份項目的。
什么叫備份項目/后備項目?
備份的目的是使用光子芯片在一個小型的體外神經元網絡中創建記憶印記。這個人工印記將使用光遺傳策略來創建,其中圖案化的光照明將對應于沿著光路激活一組表達通道視紫紅質的相互連接的神經元。從這個意義上說,圖案化的光將作為一種人工學習事件來產生記憶印記。
這個體外還原劑系統可以比較“印跡神經元”(被光激活的細胞)和“非印跡神經元”(不被光激活的細胞)的活性和形態變化,以研究印跡細胞連接的基本機制,并建立神經元活動和神經元之間連接變化之間的聯系。
Clara Zaccaria的研究是在ERC后備項目的框架內進行的,該項目創造了神經形態光子芯片與生物神經元通信的混合平臺。在后備項目中,她實施了兩種體外神經元激發裝置,一種使用通過顯微鏡的數字光投影儀,另一種使用專門設計的光子芯片。
超連續譜光源對光子芯片光學特性的影響
他們使用FYLA超連續激光來表征光子芯片中設計的光學結構。FYLA白色激光光纖激光器對于表征不同波長的結構非常重要:該光電子芯片被設計為工作在488 nm處,但是為了以不同的方式與神經元相互作用,了解在更高波長的光學結構的行為可能會很有用。
在任何波長下表征光學結構
此外,激光器的設置非常重要,因為它們需要光的相干才能與實驗室中設計的光子芯片正確使用。此外,他們需要在可見光中有一個大光譜的光源,才能與光學光譜分析儀一起使用。由于缺乏合適的增益介質,在可見范圍內如FYLA的可調諧光源或寬帶光源并不常見。當他們想要使用光譜的特定部分時,他們會使用濾光片,如果需要偏振,還會使用一些波片和偏振器。
神經科學的未來
主要的科學挑戰是這些平臺的生物兼容性,以及能夠與生物平臺競爭的神經形態電路的設計。如果在未來有可能實現能夠與神經元通信的高效光子學平臺,那么就有可能創造出能夠取代或支持健忘癥或癲癇等疾病中出現故障的腦區的設備。此外這類平臺還有助于進行體外研究,以揭示神經元網絡中發生的基本過程,如信號和信息存儲。這類研究確實是當今神經科學面臨的更重要的挑戰之一。
FYLA SCT超連續譜光源
FYLA SCT超連續譜的產品優勢
1.400-2400 nm全光譜范圍內良好的輸出功率
2.優異的功率穩定性: <0.5%
3.長時間免維護運行:連續運行時間>10,000小時
3.無與倫比的性價比
FYLA SCT應用領域
1.光譜學:熒光光譜,透射吸收光譜,OCT等
2.光學表征:納米結構,半導體,二維材料等
3.單光子應用:神經科學,生物成像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