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在线免费视频,中文字幕 欧美极品 在线 一区,男男白嫩小受h视频,91在线综合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軍工航天新聞

誰推動了軍事革命 是技術還是理論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青年報2018-02-04 我要評論(0 )   

每一次軍事革命都是由技術變革和理論創新共同完成的軍事技術的變革為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提供動力之源,通過理論創新和用創新理論

每一次軍事革命都是由技術變革和理論創新共同完成的——軍事技術的變革為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提供動力之源,通過理論創新和用創新理論指導,完成體制編制、教育訓練和后勤保障的變革,將技術變革帶來的軍事進步,轉化成作戰方式的變革和作戰效能的提升。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人最先掌握了冶煉技術,開始制造青銅兵器,由此開啟了長達4000年的冷兵器戰爭時代?;鹚幍某霈F,使得武器的殺傷力和作用距離都出現了劃時代的進步,推動人類進入熱兵器戰爭時代。
最能說明只有軍事技術和軍事理論相結合才能完成軍事革命的,是坦克的出現和機械化軍事革命的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人在索姆河戰役和坎布雷戰役中,最先使用了坦克。隨后,英國軍事理論家富勒在其代表作《大戰中的坦克》中,提出并論證了坦克制勝的理論。法國人戴高樂也在他的《未來的陸軍》一書中指出:“汽油發動機控制了我們的命運。”“機器改變了生活的每一方面,戰爭也不可能例外。”
德國人古德里安在富勒和戴高樂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用裝甲集群為作戰主力的“閃擊戰”理論。二戰開始后,古德里安率領他的坦克集群繞過馬其諾防線,鋼鐵洪流摧枯拉朽般摧毀了法國的防御。“閃擊戰”理論和坦克共同完成了機械化軍事革命,沒有創新理論指導的坦克,比一支重機槍強不了多少。
信息化軍事變革中,隨著信息類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并在軍事領域推廣運用,美軍理論創新也是精彩紛呈:1976年,湯姆·羅那首次提出“信息戰”;1981年,美軍提出“空地一體戰”;1996年,美軍提出《2010年聯合構想》《震懾與畏懼》理論;2000年,美軍提出《2020年聯合構想》;2001年,美軍提出《網絡中心戰》《基于效果的作戰》;2010年,又提出《空海一體戰》《賽博空間作戰條令》;2011年,“混合戰爭”理論誕生……
其中,有時是技術變革推動理論創新。1996年美軍參聯會在《2010聯合構想》中認識到,“由于技術的進步,可以更多地獲得信息,優選和傳送數據的速度和精確度更高。”“信息及系統組合技術方面取得進步能夠及時給決策者提供準確的信息,從而大大影響未來的軍事行動。”“信息優勢的重要性正在顯現。”而其作戰原則的更新,就是建立在信息優勢基礎上的“制敵機動”“精確交戰”“全維防護”和“集中后勤”。
有時又是理論創新牽引技術變革。1981年,美軍提出“空地一體戰”理論。受其影響,1982年5月,美國國防部提出將空軍的“目標截獲及制導系統”計劃和陸軍的“遠距離目標截獲系統”計劃合并成“聯合監視與目標攻擊雷達系統”(JSTARS)計劃。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時,尚處于試驗階段的兩架裝備JSTARS的E-8A被派往海灣前線,共飛行749架次,作戰飛行時間共計500多個小時。在海灣戰爭和后來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用這一技術和裝備聚合空地一體火力,形成了對伊軍地面裝甲部隊的毀滅性打擊效果。
不僅如此,美軍還利用不斷發起的信息化局部戰爭實戰,實現了軍事技術、作戰理論與作戰實踐之間的良性互動。1996年,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出版《震懾與畏懼》一書,提出“快速主宰”概念。結合《2010年聯合構想》精神,以及1998年“沙漠之狐”行動和1999年“聯盟力量”行動,美軍聯合部隊司令部于1999年10月推出《快速決定性作戰》理論。2003年,美軍發起的伊拉克戰爭,其行動代號即為“震懾與畏懼”:美軍一反海灣戰爭進行38天戰略空襲的做法,于空襲第二天即發起對伊拉克的地面作戰,實踐和驗證了“快速決定性作戰”理論。
人類用什么方式生產,就用什么方式作戰。在社會發展的早期,限于低下的生產力水平,軍事技術創新所憑借的手段和所能利用的資源都很有限,軍事技術的發明往往具有偶然性。例如,1964年的一天,美空軍上校喬·戴維斯辦公之余在樓頂眺望小憩,看到馬丁·瑪麗埃塔公司的工程師用一種叫激光器的東西鎖定遠處的目標,戴維斯馬上意識到應該可以用這種激光器引導飛機投放炸彈。隨后,戴維斯與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工程師們合作,經過反復試驗,終于研制成功激光制導炸彈。1972年3月,激光制導炸彈首用于實戰,美軍用15枚激光制導炸彈,炸毀了以前出動700余架飛機、投彈約1.2萬噸也未能摧毀的越南清化大橋。
戴維斯上校偶然之間的靈感迸發,開啟了美軍的精確打擊時代。但偶然間產生的單一技術創新,不可能完成一次軍事變革。波瀾壯闊的信息化軍事變革,是龐大的信息技術群的軍事應用,以及不斷創新的信息化軍事理論,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對完成軍事革命而言,技術變革是基礎,武器裝備是新軍事技術的物化,理論創新是指導。簡單地說就是,技術提供手段和可能性,理論指導手段的應用將可能性變成現實。強調技術變革的推動作用,不可忽視理論創新的指導意義。失去理論創新的指導,軍事技術不會自動完成作戰方式的變革,也不能自動完成體制編制、軍事訓練和后勤保障的革命性改變。強調理論創新的牽引作用,不可忽視技術變革的源動力作用。沒有軍事技術變革,軍事革命即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軍事理論創新也僅僅是紙上談兵。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制導炸彈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