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高度成長的契機
2014年全球汽車市場共銷售8500萬輛新車,同比2013年總銷量增長4%。國際權威研究機構IHS更大膽預言全球車市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直至2018年,屆時全球年度汽車銷量將達到1億輛之多,而增長最快速的市場-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將占有全球1/3的市場份額。
隨著經濟復蘇以及人均收入的提升,多數家庭對車輛的需求逐年增加,自2008年起中國已連續數年蟬聯世界最大汽車制造國和新車銷售市場,而各國車廠看準中國龐大的市場潛力,紛紛加大在中國投資設廠的力度,自2013年起年度生產/銷售成長率年年突破雙位數;與此同時,進口車商也以降低成本售價搶占市場,國內民眾普遍對于進口車輛的組裝品質以及性能表現有較高的期待,因此進口車低廉的售價已經對國產車輛造成威脅,那么如何提高車輛零件制造以及成車組裝的品質已經成為國內車長亟需思考的課題,除了與外國車廠采取技術合作進行共同開發之外,培養自主開發技術更是避免在新車研發商遭到外商鉗制的一大重點。
全球化的挑戰
為拓展營收,除了國內市場的開發,成車外銷也是另一重點途徑,如何以低價格高品質的產品躍上國際舞臺始終是國產車商的終極目標。
隨著國內高技術水平人才培養機制日趨成熟,國產車商已經積累足夠的技術能量與國際性車廠競爭,但日漸高筑的關稅壁壘以及更為嚴苛的汽車技術/環保法規,對于國內車廠來說仍然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而其中碳排量限制更是攸關中國制汽車可否行銷全球市場的重中之重,例如2012年歐盟所實施的輪胎標簽法,即是針對與汽車碳排放量高度相關的輪胎部件所制定的一系列制造與分級規范,日本、韓國和美國等國家也都實施了類似的輪胎分級制度;為因應此一趨勢,各大汽車品牌廠的衛星零組件供應商皆須建構更為周全且高精度的生產、設計、測試設備以確保產品質量符合相關法規的規范。
工控設備升級為關鍵
近年因為部分零部件功能異常導致安全性問題而使車廠必須進行大規模召回的情況屢見不鮮,造成了龐大的實質成本負擔,更嚴重的隱藏成本是對品牌價值的傷害,高精密度的生產與組裝則可預防這種情況發生,廠區設備的現代化以及自動化對于國內車廠來說已成為必須全力跟進的趨勢,藉由精密機械所打造的零部件可較傳統制程大幅增加可靠性,研華所推出的一系列工業I/O板卡即是加速制造技術提升的核心,不論是彈性擴充插拔的USB系列數據采集模塊或高效、高精度的PCI以及PCIE系列板卡,極為完整的產品陣容可為客戶提供符合所有應用需求的解決方案。
實現智能制造,提升競爭優勢
自德國于2012年提出工業4.0的概念以來,智能工廠已成為全球制造業主趨之若鶩的話題,透過資訊整合以及物聯網概念的落實,未來工廠內的機器、設備、元件等將可實時交換數據甚至彼此控制,使生產制造上的效率、速度與靈活性得到跳躍性的提升;而對于汽車產業來說,未來的發展方向將走入「智能化」、「電動化」、「輕量化」與「模組化」等四大主要趨勢,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即為不同廠牌汽車共用零件的比例逐漸提高,透過生產技術的提升,單一廠商所開發出的高品質零組件有相當大的機會被不同車廠采用,如此一來,零件制造商所擁有的潛在商機將不僅止于本土車廠,更可放眼國際,同時,開拓全球市場所帶來的經濟規模更可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獲取更高的利潤。而在這樣的趨勢下,研華身為邁向物聯網時代的領導廠商,透過完整豐富的產品線提供給業主包含現場端的數據采集模塊、板卡以及生產線站點的高效能運算平臺,上至控制端的SCADA圖控軟體(WebAccess),在真正意義上地協助了所有合作伙伴在新時代的工業浪潮中踏出穩健的第一步。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