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北京造船工程學會“船舶與海洋工程應用3D打印技術”學術交流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由北京長城電子有限責任公司承辦,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總部、中國艦船研究院、714所、建筑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綜合經濟研究院、系統工程研究院;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規劃研究院;中國船舶報社、中國旅游縱覽雜志社、海軍裝備研究所、北京萬美達有限責任公司等有關會員單位的領導、專家、和科技工作者近80人參加了學術交流活動?! ?/p>
“船舶與海洋工程應用3D打印技術”學術交流活動由學會秘書長主持。特邀請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院張述泉博士和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曹林進行關于3D打印技術應用講座,并開展現場互動交流及問卷調查活動。學術交流活動獲得參與者的好評并取得預期效果。
近年來,3D打印已經在航天、汽車、醫學、船舶、軍事等領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學會根據行業需求適時開展了此項學術交流活動。此次活動邀請到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理事長王明華帶領的材料研發團隊的成員張述泉為大家授課,并邀請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曹林同志作“關于3D打印技術在船舶領域應用的調查報告”。
張述泉介紹了他所在團隊在王明華教授帶領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就突破了鈦合金等高性能金屬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關鍵技術,以及關鍵成套工藝裝備技術,這束神奇的激光可以制造出飛機上任意一種復雜形狀的大型零件,王華明和他的科研團隊研究出的這種激光快速成形技術,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個掌握飛機鈦合金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以及在飛機上裝機應用技術的國家。
曹林在“關于3D打印技術在船舶領域應用的調查報告”報告中,介紹了船舶行業3D打印技術應用情況,對于3D打開印技術在船舶行業應用前,景曹林報告中指出:從當前看,對于已經成功應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模型和產品,可在船舶工業中大力推廣應用,尤其在研發設計階段,與傳統制造技術形成互補;從中期看,一批船用復雜結構零件、特種零件、合金構件、復合材料構件的3D打印制造及修復技術有望突破,并最終向大型化、批量化方向發展;從長期看,3D打印技術有望引領未來船舶工業的發展方向,推動現在船舶工業體系的變革。
學術交流活動互動環節氣氛活躍,提問不斷,很多人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向現場專家提問,并得到了專家一一解答?! ♂槍θ绾渭訌妼W會組織建設、如何提高學會組織學術交流活動的質量問題,學會還在活動現場作了問卷調查,收到有效問卷調查表56份,大家對本次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希望充分利用學會這一社團組織平臺開展高質量、高水平、與行業相關的學術交流活動,不斷提升學會創新能力,提高學術活動質量,增強學會的凝聚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