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在第十二屆“挑戰杯”廣東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上,記者看到,現場展示的眾多廣東大學生科研項目中,不僅在理念和技術上各具特色,大部分研發成果還有濃濃的市場味,記者在與現場大學生的交談中,發現他們不僅重研發還重市場,在他們手中已經有很多科研項目被企業瞄上,一些產品還遭到“搶購”。
“3D激光打標機”獲青睞
將設定好的圖案輸入電腦后10秒鐘,一個鼠標模型上就印滿了立體清晰的字體和圖案。21日,“挑戰杯”展廳上,一臺三維激光打標機引起了觀眾的圍觀。這臺設備的原理是通過激光發射器,將立體圖案發射到平面或立體的工件上。
據了解,該產品研發的核心團隊是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5名大學生和2名指導老師。他們告訴記者,這臺設備填補了中國國內技術上的空白,不僅如此,這個項目還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兩項實用專利,更牛的是,在第14屆深圳國際機械磨具展覽會參展時,他們還收到軟件巨頭微軟公司的4臺訂單,價值200萬元人民幣。
在展示現場,還涌現出許多由廣東大學生自主掌握的核心技術產品,秀專利技術的大學生比比皆是。不僅如此,許多極具前景和價值的項目還被風投瞄上,或是已經被公司注冊運營。比如,來自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的郁金香、艾草和人心果三個項目的研發與推廣,就一舉吸引廣東青年創業投資公司200萬元的投資。深圳大學的《基于電力載波的智能家居系統》還獲得諾基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10萬元的高校創新技術支持資金。
無人機駕駛艙引來合作
“突、突、突……”一架形似八角大章魚的飛行器緩緩地盤旋升起,在現場數百雙眼睛的注視下,它嫻熟地完成多個飛行動作,爬升到數十米高。而一旁控制站臺的大屏幕中,正清晰地傳出實時圖像。原來這是一臺裝上CCD攝像機和超聲波傳感器的無人機,它依靠一臺便攜式無人機實景駕駛艙可以實時傳回信息和圖像到地面控制站。
該項目負責人林振華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已經與廣州黃埔區林業局簽訂了合作合同,定期在黃埔區進行林業巡查和地形勘測,未來他們將與軍工企業展開進一步的合作。
記者在現場看到,華工大學生發明的用手勢控制開關的神奇“酷斃燈”,暨大大學生研發的可檢測水質、捕撈垃圾的環保船,還有電子科大中山學院學生展示的長相酷似坦克的救援機器人等,都賺足了眼球。據主辦方介紹,這些產品也正體現了本屆大賽的突出特色之一——立足本土,從實際生活出發,解決普遍的、大眾化的社會民生問題。
各高校加大資金扶持力度
本屆“挑戰杯”廣東省比賽于今年3月份啟動,大賽主辦方共收到了來自87所高校提交的1050件參賽作品,參賽高校及參賽作品數量均創歷年之最。主辦方還邀請了78位省內各個領域的權威專家作為本次比賽的評審委員會,是歷屆以來專家數量最多、代表性最廣的一屆。
談及大學生科技發明創新時,本屆評審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教授表示,青年大學生要創新,最可貴的就是要敢于挑戰權威,如果不能就業就要敢于創業,而“挑戰杯”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記者獲悉,廣東省內多所高校已經出臺了多項鼓勵大學生創新成果轉化的機制政策。以暨南大學為例,學校為了鼓勵更多的青年學生將科研成果轉化成市場產品,將應用于學術科研的經費從原來的20萬/年提高到現在的150萬/年,學校還特別成立了“石景宜劉紫英伉儷挑戰杯獎勵金”激勵獲獎學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