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本周共同簽署新的戰略合作協議,擴展“清華-拜耳創新藥物聯合研究中心”(簡稱“拜耳研究中心”)項目研究工作,將在今后3年內開展在生物醫學領域研究合作。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施一公教授和拜耳醫藥保健執行委員會成員、全球藥物研發總裁Andreas Busch教授代表雙方簽署協議。
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教授出席簽約活動并對研究中心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認可。袁駟指出,清華-拜耳創新藥物聯合研究中心已經成為促進清華大學醫學院專家與拜耳醫藥保健研究者之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Andreas Busch表示,協議的簽署將延續之前的成功合作,同時也強化了拜耳將中國作為公司創新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的承諾。
在施一公的帶領下,拜耳研究中心已經成功開展了多項研究項目,涵蓋了包括從早期研發合作,到獲得對疾病機理更為深入的理解、新藥靶點確認以及聯合生物結構研究和藥物化學項目等眾多研究課題。
施一公表示,新合作重點將集中在結構生物學領域,來自清華大學和拜耳醫藥保健的科學家將展開密切合作,把解決生物分子靶標的3D蛋白質結構作為新藥研發項目的基礎。
由拜耳贊助的講席教授資助項目將在清華大學醫學院建立,董晨博士因其在免疫學研究領域的卓越成就和極高聲譽,成為首位受到資助的講席教授。這是拜耳首次在中國支持并命名生命科學領域的講席教授,同時也是拜耳實現其支持世界級研究承諾的又一實例。
清華-拜耳創新藥研究中心于2009年由清華大學醫研院和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共同創建,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教授被聘為研究中心主任。
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與北京清華大學本周簽署了新的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今后三年內開展在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合作。
拜耳醫藥保健執行委員會成員、全球藥物研發總裁Andreas Busch教授表示,這個決定將延續我們之前的成功合作,同時也強化了拜耳將中國作為公司創新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的承諾。
清華大學副校長袁駟教授也對研究中心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認可,稱拜耳-清華大學創新藥物聯合研究中心已經成為促進清華大學醫學院專家與拜耳醫藥保健研究者之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施一公教授的帶領下,于2009年由拜耳與清華共同成立的研究中心已經成功開展了多項合作研究項目,所涵蓋的眾多研究課題包括從早期研發合作,到獲得對疾病機理更為深入的理解、新藥靶點確認以及聯合生物結構研究和藥物化學項目。
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教授表示,新合作重點將集中在結構生物學領域,來自清華大學和拜耳醫藥保健的科學家將展開密切合作,把解決生物分子靶標的3D蛋白質結構作為新藥研發項目的基礎。
為了進一步加強拜耳與清華大學的合作關系,一項由拜耳贊助的講席教授資助項目將于2012年在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立。董晨博士因其在免疫學研究領域的卓越成就和極高聲譽,成為首位受到資助的講席教授。
據悉,拜耳在中國已與多家研究機構實現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其中一項科研合作就是在2001年4月與中國頂級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簽署的合作研發項目。該合作旨在深化雙方在研發領域的學術交流,并促進彼此間更好地使用對方的尖端研究設備。在該項目之后,拜耳又與多家學術機構達成合作,其中包括資助上海同濟大學知識產權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講席教授,以及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與戰略研究的講席教授。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