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第20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簡稱“光博會”)將正式啟幕。這一國際盛會,首次納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光日”組委會全球系列活動。
作為我國第一根光纖的誕生地,半個世紀以來,武漢握住這束神奇的光,一次又一次站在聚光燈下,推動我國光電子產業領跑全球。
從獨樹一幟到國際引領,這束神奇的光,正“點亮”武漢的未來,在支點建設中提升“光含量”,在世界光電子產業版圖上鐫刻“中國坐標”。
華工科技研發生產場景。企業供圖
創新從來不是概率 文化不斷書寫密碼
1982年,中國進入光纖數字化通信時代。那一年,一個名叫羅杰的青年,正在武漢一所高校無機材料工程專業學習。
去年底,已是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飛”)技術總監的他,在一次行業會議上發布報告,介紹“空芯光纖”研發進展。
長飛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自主掌握三種主流光纖預制棒制備技術,并已成功實現產業化的企業。企業供圖
本屆光博會,我國光通信史上首家中外合資企業“長飛”,將展出代表全球最高技術水平的空芯反諧振光纖。長飛執行董事兼總裁莊丹說:“在下一代光纖領域,長飛已進入全球第一方陣。”
從2002年的首屆到最新一屆,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原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一直關注光博會。他說,緊緊圍繞“光電”二字,錨定世界領先目標,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突破!突破!突破!光博會見證著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的每一次攀峰,每一次沖鋒。
5年6次刷新光傳輸紀錄,數月前,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創造單模多芯光纖傳輸容量世界紀錄。
兩個月前,3D打印的大飛機承力框在光谷面世,首次為國產C919大飛機打出高強鋁合金“骨架”。武漢天昱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張海鷗教授認為,“開辟了鍛件制造的新方向,真正走在世界的前面”。
科技上限決定產業上限。從零起步,一路創新長跑,武漢光電子產業不僅在規模上實現了全球領先,局部領域已進入科技的“無人區”。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武漢位列全球科技創新集群第13位,比2018年上升30位?!爸袊芏嘈袠I的科技創新能力已處于世界最前沿的水平。”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滕·芬克說。
本屆光博會,近百項光電子領域首發首展核心技術將集中亮相,領軍企業、“小巨人”企業將聯袂登場,秀出武漢光電子企業創新之“光”。
“我們更有信心、更有膽氣去爭奪發展制高點。”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燕說。
激光刻入城市血脈,“雙創融合”有了生動注解
第八屆光博會,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工科技”)展臺前,一輛白色汽車空殼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短短數分鐘,華工科技自研設備“出手”,原本“露天”的車頂被焊接完畢。40余年的技術封鎖被打破!
數年后,這一突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如今占有國內九成市場。
第八屆光博會,華工科技的展臺,擺放著一輛標致508的白車身。(資料圖)
“中國激光產業已經邁入全球第一方陣?!苯衲耆珖鴥蓵希旧稀按硗ǖ馈钡娜A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說,從一顆螺絲釘都要從國外購買到出口高端激光裝備,公司產品以每年35%的增長速度“賣全球”。
2020年,我國首次為激光產品制定國際標準。這一標準在華工科技、銳科激光等武漢企業主導下完成。
積土成山,積水為海。半個多世紀以來,以華工科技為代表的武漢光電子企業,立足高?!鞍l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屢屢創造的“第一”“首個”,猶如一道道銳利的光,劃開了一個個結束西方國家只手遮天的口子。
武漢是中國激光產業的發源地。1971年,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成立“激光教研組”,武漢激光產業與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線。
走出大學圍墻辦企業,一代代“理工男”在武漢接續創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創融合”有了生動注解。
如今,武漢激光產業密度全國領先,7家激光上市企業集聚。上月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以56.6%的占比領跑全球激光市場,光谷是國內唯一正增長區域。
“光谷的企業是有根的企業。光谷以‘光’聞名,要在‘光’上做深做透?!泵駹I激光企業探路者孫文說,只有自己做出的產業才會真正有未來。
2000年5月,一份送往國家的建議書,寫滿了26位院士專家對光谷發展光電子產業的期盼:“‘十五’期間,這片50平方公里的領域要形成1000億元的產業規模,大體相當于再造一個武漢?!?/p>
7655億元、8209億元、9774億元!如今,在光谷這片51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超1.6萬家光電子企業與世界同步創新,助推湖北光電子產業規模連續跨越千億元量級,成為全省第一大產業。
今年光博會,全球390家行業領軍企業共赴“武漢之約”?!颁摰某恰薄败嚨某恰?,早已是聞名遐邇的“光的城”。
點亮“信心支點”,照亮未來圖景
“武漢光谷的‘光’字,就是光纖的光?!本C藝節目“奔跑吧”2025年首輪錄制“跑”進長飛產業大樓。
大多數人聽說光纖,大都因為尋常百姓家的“光纖入戶”。少有人知道,這一切始于第二屆光博會。
這一年,“光纖之父”高錕院士獲聘光谷顧問,與“中國光纖之父”趙梓森院士前瞻性預測光電子信息產業“光纖到戶”時代。
武漢長飛公寓“先吃螃蟹”,成為中國第一個試點小區。如今,中國光纖到戶家庭普及率穩居全球第一。
第12屆光博會上展示的世界首款3D打印金屬自行車。(資料圖)
10年前,光谷在光博會上發布“光聯萬物”產業計劃,即通過光電子,在信息技術、生物健康、智能制造等領域誕生一批原創性新興產業。不斷拓展技術邊界,自此十年“亮劍”。
一束光如何走得更遠?光博會見證著光電子產業半徑的延伸。數字家庭、高清電視等概念最早在此討論,紅外傳感、工業機器人等產業由此發散。這束光,照亮千行百業未來圖景。
上屆光博會,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顧波博士寄語光谷: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光電子技術結合,不僅能在中國“獨樹一幟”,更將在世界占據一席之地。
兩年過去,“光電+AI”“光+無人駕控裝備”“光+機器人”“光+AI”……前沿應用矩陣列隊亮相,“光+千行百業”交叉融合,光谷里的“光合效應”正在迸發。
瞄準世界一流,立足國家所需、湖北所能、武漢所重,一系列規劃“施工圖”變“實景圖”,勇擔建設世界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使命。
《加快“世界光谷”建設行動計劃》《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三年行動方案》陸續出臺,光電子信息產業列為“51020”先進制造業集群之首,啟動“61020”科技創新成果全鏈條攻關,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創新體系,組建光谷、江城、九峰山等湖北實驗室。
科技創新引領力,支點建設“金字招牌”。何以支點?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鄒薇撰文稱:首在擦亮“光”的名片。這份期許,正被無數年輕創業者用代碼、用芯片、用熱忱回應。
領跑主賽道,武漢光電子信息萬億元產業集群挑大梁,正在點亮支點建設的“信心支點”。
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擇高向上當“支點龍頭”。支點之“光”閃耀璀璨的中國力量,“支點龍頭”點亮支點之“光”。武漢,正以奔跑者的姿態,加速向未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