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高瓴又出手了,最新投資一家激光掃描控制核心零部件公司。
近日,北京正時精控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正時精控”)宣布完成戰略融資,該輪融資由高瓴獨家領投。《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激光產業國產化趨勢明顯,正時精控所在的精密加工制造行業是國產化浪潮下的重點方向。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高瓴投了
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正時精控成立于2018年,提供專業的激光掃描振鏡產品。在精密加工制造業中,振鏡產品被廣泛應用于激光打標、二維或三維空間的激光切割與焊接等行業。
高瓴出手前,《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3D打印設備商鉑力特(688333)以千萬元戰略投資了正時精控。在當時,這筆投資被看作是非財務類投資,原因在于正時精控聚焦的掃描振鏡系統,是金屬3D打印設備的核心元器件之一。
《科創板日報》記者了解到,在目前的全球市場上,掃描振鏡系統主要供應商為德國ScanLab公司、美國CTI公司、美國GSI公司。其中,德國ScanLab公司占據了金屬3D打印設備市場主要份額。
正時精控創始人鄭明春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在國產化的大方向上,光伏、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整車制造等領域已基本實現產業鏈國產化。“而精密工業制造、半導體等領域,海外供應商壟斷已久,打破現狀已迫在眉睫。正時精控的振鏡產品,在精密工業制造中高端領域的需求不斷增加。”
正時精控創始人鄭明春表示,高精度、高速度、低溫漂是精密加工制造的三大核心指標,而正時精控在這三方面均已完成技術突破。“就定位精度而言,正時精控生產的高精度振鏡直線彎曲度≤±0.5um、線間距≤±1um,為業界最高指標;低溫漂上,原點漂移≤20μrad,比例漂移≤40μrad,也達到了目前業界最高水平。”
“目前,公司生產的高功率激光掃描頭,已經過行業龍頭企業大批量驗證,多家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的上市企業大批量使用了振鏡產品。”正時精控方面透露,為確保供應,公司已投入建設3000余平方米的生產車間,確保振鏡類產品月產量達800臺以上。
履歷顯示,正時精控創始團隊長期深耕于激光掃描振鏡領域,打通了光束偏轉、掃描控制領域多項核心技術,在電機、驅動、傳感器、控制卡、軟件等核心部件擁有全鏈路自有知識產權。
“戰略投資”,高瓴布局產業投資生態鏈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財務類投資機構,此次高瓴對正時精控是“戰略投資”。有投資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區別于常規的A-D輪投融資表述,“戰略投資”通常意味著較大的投資金額以及較高的項目估值。
據企查查,高瓴此次通過旗下三只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對正時精控進行了出手,交割完成后,高瓴對正時精控的持股比例合計達到6.42%,成為公司的第二大外部機構股東。
目前高瓴在私募股權市場的投資主體,主要為高瓴投資和高瓴創投。《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兩者皆出手活躍。
可供查詢的數據顯示,高瓴投資今年出手近20筆,分別投資了先進制造、企業服務、能源電力、電子商務、生活服務、生產制造和醫療健康。
高瓴創投方面,今年也投出70多筆,包括醫療健康、先進制造、人工智能、能源電力、汽車交通、生產制造等領域。先進制造領域,高瓴創投投資了千覺機器人、星邁創新、仁潔智能等。作為高瓴旗下的早期投資平臺,可以看到,在階段上,高瓴創投主要聚焦在種子輪、A輪、A+輪階段的投資。
過往投資數據顯示,在投資策略上,高瓴側重于圍繞核心產業進行全產業鏈布局,通過投資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實現產業協同與資源整合,提升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
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為例,高瓴既投資了上游的寧德時代等電池企業,又投資了下游的整車制造企業,還涉足相關的智能駕駛、車聯網等領域的企業,投資布局了一個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
在先進制造上,《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高瓴亦是覆蓋了機器人、激光掃描控制、智能制造服務等領域。其中機器人方面,投資了本體層、控制層、感知層、計算層等多個方面。
近日,高瓴創始合伙人李良在重慶表示,“啞鈴理論”一直是高瓴的投資策略,一端投早、投小、投硬核、投創新,另一端則是支持高質量發展,投制造業等傳統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