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點移動,金屬粉末不斷堆積,仿生器官模型、汽車零部件、航空航天精密零件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長”了出來。4月3日,記者來到位于宿遷激光產業園的江蘇永年激光成形技術有限公司,見到了這樣的“奇幻”場景。
“通過建模計算,運用激光把金屬粉末堆積成形。與焊接或者用數控機床銑削等制造工藝相比,我們做的是‘加法’,所以叫做‘增材制造’。”永年激光公司副總經理陳振東介紹說,金屬材料打印在3D打印領域的技術含量靠前,尤其適用于薄壁中空結構或小批量個性化定制,“比如,制造航空航天領域的相關精密配件。”
從創客玩具到文物模型,從地標建筑擺件到工業級高精尖零件,各色金屬制品在這座工廠里被一群玩技術的人“打印”了出來。“增材制造技術是通過添加材料逐層構建物體的3D打印技術。”陳振東指著不停運轉的設備說,這項技術可以通過快速靈活地生產物體,提高生產效率,還可以定制部件,正逐步被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工業模具、醫療、建筑等領域。
2012年,永年激光公司由中國3D打印第一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獲得者、清華大學原教授顏永年率領的研發團隊成立,從事激光3D金屬打印技術及設備和工藝的研發、制造、銷售和技術服務。3D打印給制造業帶來的變革是顛覆性的,實現了制造從等材、減材到增材的重大轉變,改變了傳統制造的理念和模式。
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0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3項,省機械設備行業創新型先進企業、省“專精特新”產品獎……追“光”逐夢,這家玩轉金屬3D打印的企業,堅持科技創新,加快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產力的步伐從來沒有停歇。
去年,永年激光公司生產的“面向航空航天大尺寸復雜結構的多激光粉末床增材制造裝備YLM-1000-B”獲得2023年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認定,是國內首臺“生產型、超大掃描面積”的增材制造SLM工藝設備,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關鍵零部件制造領域。對此,車間工作人員很是驕傲,他們表示,“這項裝備的成功研發,為解決航空航天領域的大尺寸復雜結構件成形提供了‘安全、高效、智能化’的新型平臺。”
“目前訂單已經排到5月底。”談及激光打印的發展,陳振東信心滿滿,他們公司具有強大的科研能力和較高技術水平,“我們從人才梯隊到供應鏈,再到跟國外交流取經,都具有很強的實力。”
在新型工業化的道路上,科技創新是根本,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產業方向。
“新質生產力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而3D打印技術無疑在新質生產力的形成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陳振東說,增材制造是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重要引擎,對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未來,永年激光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以成為中國3D金屬打印創新領導品牌為己任,用科技成果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