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人民日報》海外版黨的二十大特刊推出報道《中國精度,追求卓越》,其中講述了光谷企業——華工激光自主研發激光切割設備,在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發揮著日益重要作用的故事,以下為原文轉載。
走進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半導體面板激光智能裝備生產車間,只見一臺臺激光裝備排列整齊,工作人員正在控制面板前調試設備、測試性能。比頭發絲還細、還薄的玻璃,在激光切割下,也能“毫發無損”地精準成型。
“激光作為先進的加工利器,在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鄧家科說,無論是在顯示面板、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工業制造,還是在深中通道等大國工程的建造中,都有這些激光裝備的“隱形力量”。
“在一個6英寸的晶圓上有6000多顆芯片,傳統切割效率低,并且容易破裂?!编嚰铱婆e例介紹,華工激光自主研制的晶圓激光切割裝備,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1小時可以加工10片6英寸以上晶圓,成品率達99%。
華工激光的母公司——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激光工業應用的先行者、領軍企業。經過多年的自主創新和科研攻關,該公司的產品出口8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歐洲市場全覆蓋。
華工科技的發展成就,是武漢東湖高新區(中國光谷)激光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光谷是中國激光產業發源地,在激光器、工業激光加工設備等領域具有強勁競爭力。
今年3月20日,武漢東湖高新區發布湖北東湖科學城激光產業集群規劃,將實施產業空間優化、產業規模倍增、創新能力躍升、核心產品攻關和服務能力強化五大重點工程,推動實現激光關鍵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規劃提出,到2025年,湖北東湖科學城規模以上激光企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到2035年,打造萬億級激光產業集群。
來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