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外環境發生顯著變化的大背景下,國家正積極構建基于“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推動我國的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新形勢下,很多原先以外貿為主的企業在不放棄國際競爭的前提下,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做大國內市場份額。
邦德激光生產車間(本報記者 韓霄鵬 攝)
章丘銅鋁鑄造廠員工在檢測產品質量。(本報記者 時曄然 攝)
“雙循環”“內循環”是近期兩個非常重要的熱詞。在國內外環境發生顯著變化的大背景下,國家正積極構建基于“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推動我國的開放型經濟向更高層次發展。新形勢下,很多原先以外貿為主的企業在不放棄國際競爭的前提下,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做大國內市場份額。另外,形勢正倒逼以集成電路為代表的很多產業苦煉“內功”、強鏈補鏈,這又給很多企業帶來新客戶、新機遇。本期經濟脈動聚焦“雙循環”,看本地企業如何念好“雙循環”這本經。
出口明星企業
突破國內市場 玩轉“雙輪驅動”
2020年對所有激光切割企業來講,都不容易。一方面,市場已出現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局面,行業進入洗牌階段;另一方面,國內外展會大面積延期或取消,全球新訂單驟減,物流成本攀升。
濟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是行業隱形冠軍。邦德激光總經理助理孫寶家介紹,他們深耕海外多年,形成了覆蓋海內外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營銷和服務網絡。2019年,全年實現全球激光切割機裝備銷售2672臺(套),年發貨量2423臺(套),產銷量全球第一。往年,邦德激光超過六成的產品出口海外。進入2020年,面對海外市場新訂單驟減的局面,公司及時調整策略,開始主攻“出口轉內銷”,國內市場大有突破,上半年企業營收逆勢上揚,同比增長超16%;同時,維持住海外市場基本盤,出口也略有增長。
“我們光纖切割機上個月的簽單量達276臺,合同金額1.1億元,實現了歷史突破。”采訪中,濟南金威刻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中心副總經理孫信峰興奮地介紹,以前,金威刻的經營主要依賴出口,公司高達80%的產品遠銷海外。新形勢下,他們也在調整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經營目標。疫情發生后,業務員出國不便,公司就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與國外客戶對接,并出臺針對國外代理商的激勵措施。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公司還在不斷拓展國內市場。從4月份開始,海外市場逐步回暖,國內市場也逐步打開局面。
山東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所長賈中青表示,未來,激光產業在5G通訊、3C產品、激光醫療等領域應用廣泛,濟南本地企業只要抱團發展,國內市場大有可為。
晶正新材料是全球唯一實現鈮酸鋰單晶薄膜工業化量產的企業。2019年以前,晶正新材料近八成產品出口美、日等國家,由國外企業加工成芯片,安裝到電子產品上面又銷售到國內市場。受貿易摩擦的影響,國內集成電路技術產業鏈加速完善,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掌握了芯片生產、器件加工技術,開始購買晶正新材料的鈮酸鋰單晶薄膜作為原材料。今年以來,晶正新材料的國內市場銷售額已同步增長近30%。“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疊加中美貿易摩擦、世貿組織面臨危機等多重不利因素,倒逼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迅速強鏈補鏈,我們是這一轉變的受益企業。”晶正新材料總經理胡文表示,國內市場不斷涌現的機會,給了公司上下進一步做大做強的信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