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以色列國防部宣布在激光反導系統研制上取得“技術突破”。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9日報道,以色列國防部的新聞稿稱,其下屬防務研究與開發局的“激光攔截導彈研制工作取得技術突破?!?
據介紹,該系統可以用于防御“一系列威脅,包括攔截無人機和導彈”。
以色列國防部指出,激光反導系統的優點之一就是可以“低成本地不間斷使用”。
以軍新聞部門此前表示,2019年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向以色列發射約1300枚火箭彈,其中478枚被“鐵穹”系統攔截。
俄媒還援引以色列《國土報》報道稱,每枚“鐵穹”導彈的成本約為4.9萬美元,而使用激光攔截系統的單次發射成本僅3.5美元。

portant;text-align:center !important;"> 資料圖:部署在靠近加沙邊境的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杜德附近的“鐵穹”防御系統。新華社
portant;text-align:center !important;"> 【延伸閱讀】300枚攔下60枚!“鐵穹”抗火箭彈襲擊

當地時間11月12日,以色列國防軍稱,當天遭到了來自“哈馬斯”武裝組織發射的300枚火箭彈“飽和”襲擊,規模之大為近年來少有,以軍部署在當地的“鐵穹”防御系統進行了全力迎擊,成功攔截了其中的60枚(另有報道稱70枚),占到總數五分之一。圖為以軍“鐵穹”發射攔截彈瞬間。

11月12日,以軍“鐵穹”系統在加沙攔截哈馬斯火箭彈襲擊動態圖。

“鐵穹”C-RAM(反迫擊炮、反火箭彈及炮彈)防御系統,由以色列“拉斐爾”先進防務系統公司研發,于2011年投入服役。每套“鐵穹”系統可以覆蓋150平方公里區域(人口密集區),并同時攔截多個來襲目標。圖為“鐵穹”三大組成部分以及攔截多目標示意圖。

“鐵穹”的作戰流程為:1 敵方火箭發射;2 探測跟蹤雷達在5秒內探測到目標,將數據傳遞至作戰指揮系統;3 指揮系統下令發射攔截彈;4.兩枚攔截彈升空摧毀目標,全過程反應時間僅為15秒。

每套“鐵穹”配備6個攔截彈發射器(共120枚攔截彈),每個發射器裝有20枚“塔米爾”攔截彈(如圖所示,每枚導彈全長3米,重90千克,配備近炸引信,最大飛行速度2.9馬赫),可攔截近至4公里,遠至70公里內的各類飛行目標。

截至2014年10月,以軍“鐵穹”系統已成功攔截至少1200枚火箭彈。圖為11月12日當天,以軍“鐵穹”在加沙地區齊射攔截來襲火箭彈。

值得一提的是,“鐵穹”系統均采用野戰部署設計,僅依靠一輛重型卡車,就能將發射系統運抵預定位置,作戰靈活性很強。圖為以軍重卡運輸“鐵穹”攔截彈發射器。

“鐵穹”系統配備的EL M有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對火炮彈丸的探測距離為100千米,對飛機和導彈的探測距離為350千米;目標處理能力為每分鐘200枚炮彈(在50千米距離上的定位誤差CEP為125米),對飛機和導彈的目標處理能力為每分鐘1200個。

“鐵穹”反火箭攔截系統技術參數圖。以色列IAI公司也有參與“鐵穹”系統的研發工作。
抵達部署陣地后,重卡將攔截彈發射器卸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