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晚,南山燈光秀預演測試。景色最好的燈光秀在人才公園里。
9月20日晚,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綜藝晚會上,市民中心廣場燈光秀美輪美奐。
9月28日,主題為“輝煌新時代”的深圳中心區燈光表演將進行正式首秀,主要內容包括山海之城、改革之窗、創新之都、和諧之境等四大篇章。表演最后呈現“深圳歡迎你”,展示了深圳這座城市的海納百川、兼收并蓄,體現了深圳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和特質。
這次燈光表演首秀共安裝了150多萬套(盞)燈具,九成多由深圳本土企業提供。燈光秀四大篇章采用了中國古典風及波普藝術等不同表現手法。平安大廈采用了功率最大的民用激光,是中國自主技術研發的、全世界最大的激光。
A 創意揭秘
持續兩個月的頭腦風暴
深圳燈光秀自開啟以來就引起市民們強烈興趣和關注,中秋節當晚的燈光秀匯聚數萬市民欣賞。南都記者近日采訪了負責創意設計及燈光安裝的主要負責單位,全面揭秘一場燈光秀的創意及技術。
“燈光表演的四大篇章是由不斷的頭腦風暴產生確定的,設計師、政府部門、媒體人士及文化界人士一起進行了兩個月六七次頭腦風暴。”清華同衡規劃院照明所副所長、清控人居光電院副院長陳海燕介紹,燈光表演確定山海之城、改革之窗、創新之都、和諧之境等四大篇章,展現深圳的精神和內核。
一提到深圳,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它發展非常快,還是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因此第二篇章呼應改革開放,名叫“改革之窗”。第三篇章展示深圳的軟實力和創新精神,所以名叫“創新之都”。
陳海燕說,在和深圳各界的訪談中,最有特點的一件事是,大家都為身為深圳人而驕傲。深圳人在深圳幸??鞓?。因此,第四篇章名為“和諧之境”。
樓宇屏幕分辨率不適合具象圖案
為展現四大篇章,此次燈光表演用了不同的創意表現手法。陳海燕介紹,第一篇章的“山海之城”,從古代傳統的深圳講起,深圳最大的地貌特征是山和海,用“千里江山圖”的畫風去體現、重構深圳的山和海。接著展現深圳的城市建設,畫面最后又切回到海,這次是現代的海,借鑒國外的波普藝術,“從中國古代的海到現代的海,展現的是滄海桑田的變化。”
在最后的“和諧之境”這一篇章,展現的是深圳人與綠色的和諧,選用了深圳特色鳥類黑臉琵鷺。“畫面用的是擬人化的人,表現手法抽象。”陳海燕解釋,樓宇的屏幕分辨率比較低,不適合具象的圖案。
內容會不定期更新
陳海燕介紹,每一個篇章都有不同的顏色,會盡量控制讓飽和度不太高,讓上墻的顏色和電腦上的顏色盡量接近。此前一些網友評價燈光表演中大面積的紅黃綠等顏色,看上去有點土。“這個工作比較復雜,就比如不同顯示器擺在一起,也會有色彩差異。”陳海燕解釋,在調試自檢中,確實有綠色切換到紅色,這樣大面積顏色刷過去,觀感效果會有影響。但那只是調試,和實際燈光表演會有很大差距。而且在相片及視頻中看,和現場觀看會不一樣,自己看一些網上的視頻片段,也會感到特別失真,顏色很跳躍。
陳海燕說,有些場景需要比較大的色彩反差對比,有些場景則需要顏色的對撞、沖擊,但會盡量避免使用飽和度特別相近的顏色。
“燈光表演也相當于一個城市建了一套展示系統,每個人看片的感受會不同,有的人會喜歡好萊塢大片,有的人更喜歡文藝小清新,每個人心理期望不同。”陳海燕透露,這一次的表演是四大篇章,是為了深圳改革開放40周年而制作的,以后內容會經常更新。
B 技術揭秘
總共使用燈光150多萬套
此次深圳燈光秀是以深圳中心區燈光表演以中軸線、深南大道等重要視看角度為展示界面,形成以市民中心為核心、平安大廈為地標的夜景大格局。本次參與聯動表演的樓宇共43棟。
負責此次燈光安裝施工的是深圳凱銘電氣照明公司。這是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曾安裝了市民中心、大運中心等重要政府部門的燈光工程。凱銘電氣副總經理劉波近期忙得不可開交,參加大大小小各類協調會。臺風中,深圳中心區燈具損壞了30%,全部要進行修復。
從4月份進場安裝,到6月30日亮燈截點,43棟樓的燈具安裝持續一個多月。實際上,調試分幾個階段,6月15日起至6月底,所有技術人員吃住睡都在項目部,每天睡兩三個小時。6月30日后則是一邊安裝一邊調試。
凱銘電氣照明技術總工程師陳志文介紹,整個項目建筑部分安裝燈具80多萬套,廣場則安裝75萬套,總共使用燈具150多萬套,90%都是由深圳本地企業生產提供。還有6個玻璃盒子顯示屏都是深圳企業生產的。
“市城管局主要負責人去工廠盯生產進度,深圳的燈具質量不錯,受臺風影響損壞的燈具多數是被臺風吹走了。”陳志文解析燈光秀的技術時提到,最大的亮點是用了兩款燈,一款小點光源,還有一款是大點光源。小點光源2瓦,由深圳一家燈具企業提供。大點光源15瓦,由廣州一家企業提供。
“設計創意就是由大小點光源組合成畫面,這在全國也是首次,由清華提供內容,然后再由我們在燈光上實現畫面內容。”陳志文解釋,大點光源使用數量和小點光源使用數量差別很大,大點是6米一個,大點小點進行明暗變化,比如出亮度畫面,大點光源亮度很高,形成爆閃效果。
小點光源燈具安裝時內置在鋁型材的燈槽里,是由內部走線。大點光源裝在鋁型材里,鋁型材的安裝方式根據樓的情況來定做。幕墻結構不一樣安裝就不一樣。比如,平安大廈安裝幕墻,燈光分兩次安裝,原來一部分裝在室內,主要運用平安本身的燈光。其他樓則使用吊籃,還有蜘蛛人下吊繩等。陳志文說,有1200多名工人安裝所有燈具,安裝了一個月。
視頻文件對照轉化成上墻動畫
裝完燈具后如何實現畫面?陳志文解釋,就是實現燈具的點位圖,現在的樓是不規則形狀,每一個燈都有一個點,所有樓的點位圖要畫成一個圖紙。公司要把清華方給的視頻文件對照轉化成上墻動畫,把清華的畫面分解成每一個樓的視頻文件,先實現每個樓的單個表演效果,然后對照點位圖,使每一棟樓形成畫面,再把畫面轉化成歐司朗控制系統能接收的程序。再通過聯通的云平臺,把每個樓控制系統集合成控制平臺,終端就在市城管局的燈光中心,通過總控室發命令給每一棟樓,同步播放時形成整體畫面。
“不可直接播放文件,必須轉化為上墻動畫。”陳志文解釋,大家看到的畫面由小點光源實現,從顯示屏看到的一個個畫面是由一個個點光源里的燈珠組合而成,由于密度密就會形成像素屏,遠看建筑立面就是完整的畫面。實際上,所有燈具都是安裝在建筑上,通過燈具自身發光形成畫面。但需要把視頻源文件轉化上墻動畫的程序,然后由系統執行程序,系統控制每一個燈,在不同時候亮不同顏色,組成畫面。
還有平面變成立面,是由于樓的起始高度、方向不一樣,要看成一樣的畫面,就得調整高低左右方位,所有的程序命令集成好后儲存在總控室控制臺,一點開關就啟動。
陳海燕透露,此次技術創新體現在燈具發光方向,從遠處看,這些點光源很亮,但在近處并不刺眼,這是采用了特殊的控光技術。平安大廈采用了功率最大的民用激光,這是中國自主技術研發的,全世界最大的激光。
南山燈光秀揭秘
9月23日晚正值中秋前夕,深圳人才公園人潮涌動,300架無人機在深圳灣畔的燈光云影中,為市民送上了中秋的祝福,也讓不少市民發現,南山后海中心區的樓宇都披上了以燈光編織的“外衣”,從人才公園由西望去,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的摩登高樓在光影交錯中多了些許嫵媚。
記者從南山區城管局方面了解到,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南山區政府組織實施了主體為“輝煌新時代,最美深圳灣”的燈光秀項目建設,項目從8月26日開始調試,目前,調試優化已接近尾聲,每場燈光秀時長約8分鐘,包括“春啟南山”、“科技南山”、“生態南山”、“時代南山”四個篇章,擬于今年國慶前后正式亮相。
中秋節前夕的轟動,讓南山的這場燈光秀悄然走紅于網絡,不少人對接下來的燈光表演充滿期待,為此南都也特別采訪了后海中心景觀照明項目的統籌設計師杜健翔。
工程難點:
建筑群落差大,難以形成連片媒體墻
杜健翔告訴記者,后海中心景觀照明項目(即深圳灣廣場項目)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最美深圳灣,在他看來,將這個“最美”通過燈光展的形式呈現頗具挑戰,而其成功的關鍵便是揚長避短。
將燈光秀的主會場選擇在后海中心區,并將人才公園定為最佳觀賞點是經過多番考量的。首先,作為高科技企業云集的超級總部基地,高樓云集,是作為燈光秀城市界面的不二選擇,其次,人才公園內擁有大面積的水域,生態環境極佳,視野開闊,是極佳的燈光天際線觀測點。但這一選址也存在不足,比如,該城市界面的兩邊各有一棟高樓(深圳灣一號與中國華潤大廈),建筑群落差大,連貫性不佳,難以向市民中心的燈光秀城市界面一般,打造成片的媒體墻。
“綜合二者,我們在設計之初就考慮揚長避短,在色調、圖案等變化上,引入了南山注重生態、注重科技創新、注重人才引進等因素,‘和而不同’是南山燈光秀在設計之初的一個重要理念,福田是深圳的政治中心,而南山是創新之都,經濟大區,人才大區。相較于在福田市民中心上演的燈光秀,南山的這場燈光表演更多地是在展現的南山的發展特色。”杜健翔表示,除卻創新能力一流,南山依山傍海,人文氣息濃郁,因此,由于不連貫的燈光城市界面局限,設計團隊提出了風格偏向唯美、抽象、浪漫,節奏舒緩的項目設計方案,在不對市民生活造成影響的前提下,力求營造舒適、優美、安全有序的燈光環境。
柔光處理:
以人眼舒適度高的藍綠色為主基調
為了營造一個舒適、優美、安全有序的燈光環境,項目設計小組從硬件設施,燈光配色等多方面入手。
據悉,“春啟南山”、“科技南山”、“生態南山”、“時代南山”四個篇章分別有不同的主題色。其中,“春啟南山”、與“生態南山”都是以綠色為主要基調,綠色象征著生命與活力,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而南山更是改革開放第一炮打響之地,此外,綠色還強調了南山在綠色、環保、生態上的追求與努力;藍色象征著南山的濱海城區特質,同時代表這邊土地孕育的頂尖企業、頂級人才和一流科技創新活力。
“雖然有藍綠色為主要基調,但是仔細看,每個章節的燈光配色都不一樣,在‘時代南山’這個章節我們為了突出時代的活力,對未來的展望,選擇了象征著激情的紅色,這個紅色不是單一的,其中有我們熟悉的中國紅,也有品紅。”杜健翔表示,在主基調不變的情況下,用不同的紅色來呈現表演,除了讓整個畫面更有層次感,也能夠避免過于強烈的色彩與色塊給人眼睛帶來的沖擊。
杜健翔告訴記者,以往說起燈光秀,市民們褒貶不一,在美麗的燈光背后折射出的是城市的光污染問題,他透露,在項目開展之初,就對選用的燈具做出了要求,本次燈光秀所有的燈具都進行了柔光處理,為的就是讓老百姓在享受美的同時,生活不受到干擾,此外,設計團隊在燈光的閃爍頻率方面也提出了要求,除了部分轉折點的表演節奏略快,大部分的燈光表演節奏都是舒緩而悠揚的,“這種融合是我們追求的,從開始調色以來,我們很在意在人才公園周邊鍛煉、散步、工作的市民的看法,看看這些燈光是否對他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是否有收到投訴,但結果是令人滿意的。”
避免浪費:
在建筑群原有燈光設施上改造
在這場燈光秀策劃之前,后海中心區的不少大樓就已經有了燈光設施。在杜健翔看來,這也是企業展示各自文化精神的一個方面。為了避免浪費,后海中心景觀照明項目從啟動之初就提出了改造利用的概念,在最大程度利用好建筑原有的燈光設施基礎上,通過改造,最大限度呈現出周邊的燈光之美。
“還是強調‘和而不同’的理念,這個燈光秀在強調融合的同時,也弘揚企業的個性文化,每場燈光秀的時間并不算長,在非官方的表演之余,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的需求自行調整燈光幕墻。”杜健翔表示,“之前為了迎接中秋,呈現的是一種圖案,接下來馬上就是國慶假期了,燈光秀也會有應景的變化,或許市民會在現場看到由光組成的五星紅旗,或者具代表性的南山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