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位經濟學家曾經說過,只要教會鸚鵡學會供給與需求,世界又會多出一位經濟學家。這雖然是句玩笑話,但是實際上做經濟分析,大多逃不過供給與需求的分析。從宏觀到行業到公司,莫不如此。所以說行業分析,不過就是從行業的供給和需求分別分析。
首先,從需求端看,大族激光處于下游高度景氣的行業狀況。
1、一是蘋果的訂單已經爆發。根據公司在二季度的接單情況,預計公司的蘋果業務銷售,望從去年 18 億左右,大幅上修至今年 35~40 億區間,且由于客戶催促發貨以及為后續訂單騰場地等因素,估計公司上半年蘋果確認約 25 億左右,幾乎在二季度交貨,從而是二季度大超預期的主要動力;下半年仍望有十多億蘋果訂單確認,給三季度業績帶來續航;且由于今年蘋果三款新機只有一款約一半比例是 OLED 版,因而明年如果全部新機都用 OLED 板,則明年訂單持續性亦值得期待。(【轉:申萬宏源機械最新大族激光調研紀要】也提到,蘋果的創新周期開始從 2 年縮短為 1 年。)
2、二是國產手機的全面屏化將開始第二輪激光設備的需求暴動。目前,國產手機只有高端機才會用到激光設備。新一輪的手機更新換代中,全面屏基本已經成為確定的趨勢。隨著 HOV 和小米全面切入全面屏,全面屏已進入爆發拐點。全面屏手機屏幕直角與手機整體圓潤四角的矛盾決定了傳統的 L 角切割方式不再適用,前置組件的空間預留同樣需要面板做出形狀變化,因而對 R 角切割、U 型開槽切割和 C 角切割等異形切割方案將有較大需求,皮秒激光切割技術(大族激光已積極布局)將成為異形切割領域的主流切割技術。特別是,2018 年國產手機旗艦機型有望全部轉為全面屏手機,假設明年全面屏滲透率 30%,則全球約有 4.5 億部全面屏手機,帶來大量的增量異形切割需求,從而推動皮秒激光設備的應用。
3、三是 OLED 板塊也是確定性的趨勢,受益于在建中國產能。OLED 產線相對 LCD,在準分子退火 ELA/ 剝離 LLO、柔性切割、修復、窄邊框加工等多工序對激光的需求大量增加,這幾年三星 OLED 大量投資帶動海外激光公司 COHERENT 相干的準分子激光器以及配套系統集成廠的訂單和股價大幅增長,而國內京東方、華星、國顯、天馬等公司未來在 OLED 領域的投資亦較為可觀,帶來潛在巨大需求,大族的顯視與半導體事業部在過去幾年已經在這些客戶獲得突破,望充分受益,尤其是前期在 LLO、柔性 / 異型切割和修復的進度很快,如今年下半年大型設備認證通過,將給 18-20 年帶來可觀的增長動能。

4、四是受益于中國在動力鋰電池領域的崛起。按照國家來分,中國廠家占了鋰電池行業全球 60% 的銷售額,日本占了全球 17%,韓國占 23% 左右。更重要的是,中國廠家的增長速度比日韓要快,也就是中國占世界的份額還在繼續提升。在鋰電設備方面,大族激光主要提供激光焊接設備,目前市場份額僅 20%;隨著中國在鋰電池行業的崛起,激光設備的國產替代化空間還很大。


5、受益于中國制造業的崛起,大功率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大族激光在小功率領域已經是全球龍頭(給蘋果的設備就是小功率,大族占蘋果激光設備采購的 60%),而全球大功率市場(主要應用于汽車,市場規模毛估 100 億;軍工、航天等領域,市場規模不可限量)是小功率市場的 3 倍。更為大的背景是,我在研究亨通光電,舜宇光學科技,華天科技,大族激光的過程中,隱隱地感到,隨著汽車,通信,消費電子等面向終端用戶的下游行業在中國本土的崛起,中國的制造業正在經歷一波類似日本制造業在 1975-1985 年崛起的浪潮。近期華泰證券戴康正在撰寫中國制造業崛起的系列報告,與我的認知英雄所見略同:一是近期中央政策引導 " 脫虛入實 " 的傾向非常明顯,制造業將迎來一波政策紅利;二是制造業投資和民間制造業投資的數據在好轉。
從行業供給(競爭格局)方面來看,大族激光是國內激光設備的絕對龍頭,在國際上也處于坐二望一的地位:
大族激光是全球范圍內的激光行業龍頭,其營收與凈利潤規模全球領先。公司 2015 年營收達到 55.9 億元,在全球上市公司中排第二位(德國通快未上市)。在凈利潤方面,大族的凈利潤和凈利率在激光行業主要大型公司中都名列前茅,凈利率為 13.35%,僅次于全球最大的光纖激光器廠商 IPG 光子公司。


二、公司競爭策略分析
1、大族是國內唯一掌握光纖激光器自主知識產權的公司
激光設備的上游是激光器,目前激光的主流應用技術是光纖激光技術。全球擁有光纖激光器技術的只有三家,第一家為行業老大 IPG ( 只做激光器),第二家是英國的 SPI,第三家就是我國深圳的大族激光。大族激光目前有兩條生產線:一條為經過 15 年自主研發的生產線,16 年建成投產;一條是在加拿大收購的 Coractive。
2、大族與 IPG 聯盟徹底擊垮通快和 SPI 的聯盟
全球激光設備行業行業格局近年出現了重大變化:一是德國羅芬公司(西門子的激光部門)去年被收購,基本宣告退出第一陣營的競爭;二是通快集團收購 SPI 后,沒有發展更有市場前景的光纖激光技術(因為挑戰了他們本身的固體激光技術),基本也歇菜了;三是大族開始從純粹依賴采購 IPG 的激光器轉向自主研發,引起 IPG 的抗議。這三點都昭示著大族的崛起。
3、大族具有傳統的深圳(中國)快速響應,吃苦耐勞的精神
以下截屏自招商證券發布的《23 億可轉債布局高成長方向,智能制造基地望再造大族》,大族激光的一位管理層的發言:

總得來說,大族激光從一個 2004 年上市時營收不過 4.05 億元,利潤僅 4600 萬元的企業成長為目前營收近百億(2017 年營收應該可以破百億),凈利潤超過 10 億元的公司,不是偶然的,公司管理層的能力已經得到了歷史的檢驗。
三、估值分析
1、短期:從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來看,大族激光絕對是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中國民營制造業崛起的縮影。回顧公司歷程,公司曾在 2007 年,2010 年迎來跨越式發展,當年市值分別增加 134% 與 105%。很明顯地,大族激光在 2017 年已經迎來第三次跨越式的發展,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77.33%,凈利潤同比增長 127%,然而今年公司市值僅增長不到 50%。目前大部分是券商分析師對大族 2017 年的凈利潤預測大概在 13-15 億,相對都比較保守,原因是認為大族激光三季度的業績將會隨著蘋果訂單執行完畢,大幅下降。然而筆者觀察到,一方面今年大族的業績并不是蘋果一家驅動的,PCB,大功率,鋰電池等下游也全面開花;另一方面,觀察往年大族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變化,三季度的營收和經理日內大幅小于二季度的情況幾乎沒有出現過。因此筆者對本年度大族的業績比較樂觀。17 年市值上 400 億是可以期待的。
2、中期:然而由于中國股市的尿性,估值波動大,導致大族激光的市值與股價變化并未體現出較好的穩定增長特性,根據公司股價的歷史表現,公司在經歷凈利潤與市值的大躍進年份后一般都會有較大幅度的回調,呈現出較強的周期性特征。(2008 年回調 65%;2011 年回調 55%),但考慮到 08 年與 11 年 A 股均為大熊市,因此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大族業績的持續性。筆者預計此次大族激光此次不會有很深的回調。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