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胡夢然 張智 深圳報道
PCB行業低迷影響持續彌漫,大族激光(002008.SZ)營業收入、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均連續兩年下降。
根據大族激光公布的最新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0.91億元,同比減少5.8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2億元,同比減少32.4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4.65億元,同比減少52.47%。
大族激光解釋,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主要原因系受消費電子終端需求疲軟及電子行業持續高庫存影響,PCB行業整體需求低迷,下游客戶資本支出明顯減少,專用設備市場需求受到較大影響。
而大族激光首個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大族數控(301200.SZ)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大族數控2023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6.34億元,同比下降41.34%;歸母凈利潤1.36億元,同比下降68.82%。
PCB業務第三年下滑
具體來看,PCB智能制造裝備實現營業收入16.34億元,同比下降41.34%,占營業收入比重為18.62%,毛利率35.05%,毛利率比上年同期減少2.28個百分點;其他智能制造裝備實現營業收入124.57億元,同比增加2.31%,占營業收入比重為81.38%,毛利率34.93%,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加0.15個百分點。
盡管業績表現不佳,但大族激光擬以權益分派股權登記日股本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元(含稅)。
值得注意的是,大族激光的PCB智能制造裝備業務已是第三年下滑,2021年該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40.81億元,至今已跌去六成。這也是該業務整體營收占比連年收縮的原因,2021年,PCB業務占據整體營收的24.98%。
對于PCB行業的持續低迷,大族激光表示,隨著全球主要電子終端品牌實施多元化的供應鏈策略,PCB產業產能轉移的趨勢已經確立,眾多國內及臺資企業紛紛布局東南亞市場。同時也指出,長期來看,終端數據存儲、傳輸和處理需求的日益增長將持續推動PCB產業的技術升級,從而實現PCB產業的穩步發展。
此外,消費電子行業是PCB的重要下游之一。根據行業知名研究機構Prismark分析,2023年消費者信心指數依舊偏低,加上個人電腦、智能手機、TV等消費電子產品庫存延續高位影響,相應電子終端市場需求下滑。
南開金融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秘書長、悅恒咨詢創始人兼CEO李泳梅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行業角度看,全球及國內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消費電子行業周期性調整以及供應鏈波動等因素,無疑對大族激光這類高度依賴相關產業鏈景氣度的企業造成了直接沖擊。此外,公司凈利潤降幅遠高于營收降幅,暗示成本控制或盈利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問題。
但同時她也指出,盡管如此,大族激光作為智能制造裝備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主營業務分類顯示公司擁有通用元件及行業普及產品、行業專機產品、極限制造產品的多元化產品線,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其抵御單一市場波動提供了潛在的緩沖。公司能夠在行業逆境中依然實施分紅,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元,體現出對股東回報的重視,以及對公司現金流狀況的信心。
分拆、出售子公司為“輸血”?
大族激光首個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大族數控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大族數控2023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6.34億元,同比下降41.34%;歸母凈利潤1.36億元,同比下降68.82%。2023年度公司擬不進行現金分紅。
值得注意的是,大族數控業績上市即“變臉”。2022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9.61億元,同比下降8.4%;扣非歸母凈利9.75億元,同比下滑43.25%。
雖然業績表現并不理想,但大族數控分紅卻十分“大方”。自上市以來,大族數控共計分紅三次,累計分紅高達13.65億元。目前,大族激光持有大族數控84.73%的股份,換言之,通過分紅,大族激光可將11.57億元現金收入囊中。此舉也被市場投資者質疑是在為大族激光“輸血”。
《華夏時報》記者曾就業績表現等相關問題致函大族激光,但截至發稿前未獲回復。
或許是嘗到了分拆上市的甜頭,在大族數控成功上市之后的短短9個月時間里,大族激光陸續宣布擬繼續分拆兩家子公司大族封測和大族富創得創業板上市。
另一方面,大族激光也在持續出售子公司。2月19日,大族激光公告稱,公司已完成出售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大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大族思特”)的控股權。此次約定按照大族思特100%股權16億元的估值,以10.46億元的價格轉讓持有的大族思特65.37500%股權。
這場出售也頗具爭議,大族激光2023年12月14日披露的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顯示,對于此次出售資產的議案,持有12.95萬股的股東投出了反對票,持有585.05萬股的股東投了棄權票,二者全部來自中小股東。據了解,大族思特為目前國內市場上少數可以自主生產光柵編碼器的振鏡公司之一,且具備可持續盈利能力。2023年前三季度,大族思特營收1.14億元,凈利潤0.24億元,凈資產1.16億元。
而這并非大族激光第一次“賣子”,早在2011年12月13日,公司一日連發5條股權轉讓公告,轉讓五家子公司股權,共計轉讓的資產股權價值合計達到了9.64億元。公司當時表示,此舉旨在精簡主營業務,剝離非主營業務。2015年、2017年、2020年,大族激光又成功出售三家子公司股權。
對此天使投資人郭濤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企業在面臨業績下滑時,常常會采取剝離非核心業務的策略來集中資源和精力在最有潛力的業務上。這種做法理論上可以幫助企業減輕負擔、提高運營效率,并可能改善財務狀況。然而,如果業績仍然出現下滑,這可能意味著幾個問題:剝離非核心業務可能并未足以抵消核心業務所面臨的市場逆風;公司可能需要進一步評估其核心業務的競爭力和市場需求,以及是否需要進行產品或服務的調整;“賣子”行為是一個短期策略,而公司需要更多的長期戰略規劃來應對持續的市場變化。
來自:華夏時報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