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這一切可以解釋為何現年34歲的胡承鵬張開雙臂擁抱中國的機器人革命。今年,他已新添置了40個機器人,每個4萬元人民幣(5850美元),用來取代數十位從事塑料切割成型工作的工人。他說,最終這家工廠的員工數將比目前減少四分之一,但年產量卻不會降低。他還表示, 他打算把更多的生產從制造簡單的零部件轉移到利潤率更高的品牌嬰兒推車上。
由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斯坦福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新興市場研究所聯合開展的中國企業-員工匹配調查(CEES)最新結果顯示,鑒于過去10年實際薪資增長了一倍以上,制造業者正采用自動化技術、投資研發、新添附加值更高的產品。
中國不再是曾經的廉價勞動力天堂。2015年末,制造業月薪達到4126元人民幣, 與巴西相同,遠高于墨西哥、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和印度的水平。
6月20日發布的CEES研究顯示,與此同時,許多企業依賴政府補貼,幾乎沒有盈利,有的甚至虧損。“中國制造業者適應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該調查的國際委員會主管、香港科技大學勞動經濟學家Albert Park說。
上述研究抽查了廣東與湖北兩省的逾1200家企業和11,300名員工。廣東是中國最大的制造業省份,湖北則是華中主要工業基地。廣東省每年約有26%員工離職,年輕員工的流失率更高,28歲以下員工的這個比率達到約37%。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