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日要聞
【工業4.0】智能制造不等于“機器換人”
星之球科技 來源:人民郵電報2016-04-05
我要評論(0 )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智能制造是我國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工業向中高端邁進、建設制造業強國的重要舉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認...
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智能制造是我國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工業向中高端邁進、建設制造業強國的重要舉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認為,推進智能制造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探索乃至試錯。一些地方大躍進式地推進“機器換人”,認為就是智能制造,這是一種片面化簡單化的理解。
徐曉蘭解釋說,首先,機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智能制造并不排斥人工。例如,人機交互技術就是工人與機器實現協同生產,目前的工業機器人只是代替了一些簡單、繁重、危險工序中的人工,服務機器人可在居家養老、醫療康復、教育娛樂等領域解決專業人員不足等難題,總的來說,智能制造或機器人并未對社會就業率帶來較大影響。其次,機器人正在創造新的就業崗位,智能制造與機器人是多種技術的交叉融合,自身發展離不開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其催生的新產業生態更可吸納大量勞動力。例如,新一代工業機器人、無人機、教育娛樂機器人等產品的國內外需求旺盛,發展潛力巨大,將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智能裝備和產品,也是我國制造業向產業鏈中高端演進的重要抓手,可創造大量工作崗位。我國只有牢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所帶來的發展窗口期,才能真正邁入制造業強國行列。
對于如何推進智能制造,徐曉蘭給出4點建議:
一是正確認識智能制造的深刻內涵。任何新技術、新產業在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挑戰。我們要特別注意對前瞻性和顛覆性技術的研究,要不斷深入探討產業生態和商業模式變革對制造業發展的深刻影響,促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避免戰略理解片面化、戰略實施簡單化。
二是分業施策優化產業規劃布局。下大力氣突破材料、核心零部件、生產工藝、系統集成、工業CPS(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sysical Systems)等智能制造領域關鍵技術,針對不同產業環節采取更具針對性的政策。
三是打造制造業強國要標準先行。加快推進制造業領域標準體系建設,加大制造業團體標準制定、推廣力度,形成以標準帶產業、產業促標準的良好發展格局。
四是加強智能制造人才體系建設。建立智能制造人才庫,健全一線科研、技術人員激勵機制。推進分類側重培養,從科學研究、技術攻關、工程應用等方面培養各領域專業人才。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