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試圖利用“天窗”來探索月球表面下的洞穴和熔巖溝道。科學家們正在研制一種攝像技術,該技術使用激光將光線散射到洞穴內部,從而得出藏在月球表面下的洞穴的3D圖像。
在為美國宇航局開發(fā)的這項成像技術中,使用了可以被看不見物體散射的激光脈沖,利用被散射的激光脈沖,科學家可以重建這項看不見的物體成像。它能夠如圖中所示一樣高效地實現(xiàn)全方位探索,黃線是激光脈沖,綠光則是反射光線。
古代火山形成了星羅棋布的熔巖溝道,它們存在于月球的表面。上圖顯示的就是一個上頂凹下去的溝道入口。未來的目標就是讓月球地下的洞穴成為宇航員避開極端溫度和輻射的基地。
美國宇航局試圖通過在軌衛(wèi)星和“天窗”來探測熔巖溝道。
據(jù)國外媒體報道,在月球表面有著星羅棋布的神秘洞穴,而現(xiàn)在我們可以使用先進的攝像技術來探索這些洞穴。通過從上空觀測那些頂部已經(jīng)坍塌的洞穴,科學家們相信人類可以更好地認識月球表面下的世界。通常認為,這些洞穴是古老火山的巖漿在月球表面流淌形成的,巖漿流過的地方產(chǎn)生了綿延數(shù)公里的熔巖道,寬度高達39英尺(12米)。
之前,美國宇航局的工程師提出了向月球發(fā)射自動無人飛行器的計劃,無人飛行器可以飛到熔巖道和洞穴中,并確定這里作為航空員未來基地的可能性大小。
但如今,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專家們正在研發(fā)能夠在繞月軌道上對這些熔巖道進行探測的攝像技術。他們建議使用能夠被墻體或物體表面反射的激光脈沖,通過分析被洞穴中無法直接看到的障礙物反射回來的光子,我們就能了解洞穴內部結構。這些設備可以由軌道衛(wèi)星攜帶,衛(wèi)星可以向洞穴入口發(fā)射激光,從而形成洞穴內部的3D圖像。
領導該項目的Andreas Velten博士說:“地理學家對此項技術很感興趣,因為他們不用挖掘地表就能夠了解地下的世界,而挖掘地表是一項十分困難的差事。這項技術也使得在月球地表下發(fā)現(xiàn)水或者其他易揮發(fā)物成為可能。在太空旅行中,極端的溫度和輻射使人們無法在月球表面待的太久,而這些洞穴不僅擁有較為恒定的溫度,也沒有輻射,人們可以在里面生活較長的時間。有些洞穴可能很深,大概在地下50-60米。”
早在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就建議研究月球上的熔巖道和洞穴。而在2009年,科學家宣布他們首次發(fā)現(xiàn)了一個熔巖道洞穴的“天窗”。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宇航局宣布了潛望鏡計劃,該計劃試圖通過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200余個“天窗”繪制出這些熔巖溝道的內部結構。
Velten博士使用了“每秒萬億幀”的攝像技術,這項技術最初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fā),Velten博士說:“雖然地理學告訴我們哪里應該有洞穴,但我們并不知道洞穴里面究竟有什么。我們不愿在太空車上花費太多,因為它只能看到地面上有一個洞穴,并不能進入洞穴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