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這種近年來迅速崛起的新鮮事物,無論在民用還是軍用領域我們都能看到它那活躍的身影。它在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著諸多便利和樂趣的同時,也因為其強大的滯空能力、極低的運行成本以及無需飛行員操作所帶來的諸多優點而在各種復雜戰場環境下有著絕佳的運用前景。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軍用無人機的運用時常與定點清除以及戰術偵查這類略帶神秘感的特種行動密不可分。不過實際上,它們的運用范圍遠不及此。有些特殊的型號,甚至連反導這類對技術要求極高的任務也不在話下。
在我們印象里,軍用無人機經常與定點清除密不可分
這其中,美國近年來提出的一款導彈防御無人機就是以著名的MQ-9“死神”察打一體無人機為基礎而開發的。即在保留了機身原始設計的前提下,修改了光電傳感器的安裝位置以使其能更好的獲得全向視野。其整體外觀神似“異形”這個好萊塢科影中經典的怪物形象,看起來頗為邪惡。而早在2016年6月舉行的“太平洋之龍”彈道導彈防御演習中,2架導彈防御無人機就對模擬彈道導彈上升段的靶彈進行了持續的跟蹤。雖然演習獲得了成功,不過也暴露出了該型號所使用的MTS-B光電傳感器有效跟蹤距離不足的問題。
由MQ-9改進而來,外形頗為邪惡的反導無人機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近日美國彈道導彈防御局(MDA)與通用原子能公司(GA)正式簽署了一項總額達1.34億美元的授權開發合同。按照合同要求,通用原子能公司將以前文提到那款的無人機為平臺,為其開發測試一套性能更加先進的光電傳感器系統。這套光電傳感器系統整合了諸如高精度紅外成像等多種手段在內的預警探測能力,可用于對假想敵發射的彈道導彈進行早期上升段的精確跟蹤與識別,并為陸基薩德(THAAD)或海基“宙斯盾”反導防御系統提供精確的火控攔截信息,協助它們以更高效的方式完成反導防御任務。
該型號使用的MTS-B光電系統存在跟蹤距離不足的問題
當然,美國彈道導彈防御局(MDA)的野心可不僅僅只是把這款無人機當成一個預警探測節點那么簡單。他們還計劃在明年提出5.6億美元的預算用其研發一款專用的激光武器系統,并預計于2023年正式部署。在美國彈道導彈防御局(MDA)與美國空軍的構想中,這款裝備了先進光電傳感器與激光武器的反導防御無人機,將憑借其長航時滯空能力與低運行成本的優勢長期部署在熱點區域,為美國及其盟友提供高效且低成本的上升段反導預警/攔截手段。同時,這款無人機也能對戰機、巡航導彈等大氣層內目標具備有效的殺傷。
MDA還將為其增加一套用于上升段攔截的激光武器系統
看到這,估計很多人在想到已經胎死腹中的空基激光反導系統(ABL)的同時,也會對反導無人機的效能產生疑問。畢竟搭載在波音747上的ABL在使用了1兆瓦級化學氧碘激光器的情況下還存在毀傷效果不足的問題,現在僅依靠這種級別的無人機所裝備激光器能保持足夠的毀傷效能嗎?在美國人看來,如果考慮到大氣對激光的損耗效果,這款有效升限為1.5萬米的反導無人機乃至規劃中可在2萬米高空巡航的型號的激光反導效能甚至更優于升限萬米級的ABL。這種結果,也更加堅定了他們在無人機平臺上以借尸還魂的手段復活ABL的信心。
已經胎死腹中的ABL將在無人機上以借尸還魂的方式復活
總而言之,雖然目前來看,利用無人機的各種優勢進行彈道導彈上升段預警的做法確實是一個完善導彈預警體系的良好思路,但若想進一步在其基礎上增加激光武器系統用于上升段攔截卻依舊存在著大量需要攻克的問題。而除了技術上的問題外,在戰術使用層面,如何在戰時有效保證這些前沿部署的反導無人機的生存性,卻是更加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