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3D打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程度正日益深入,其在醫療器械、義齒假肢制作等方面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3D打印深度融入眼科領域 仿生眼研發進入新時期
科技是推動信息化產業向前發展的第一動力。進入新時代后,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我國的醫療、交通、教育事業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在3D打印、物聯網等技術的有力推動下,我國的傳統醫療行業正加速向著智能化、高效化、精準化方向穩步推進。
3D打印可用于眼科治療的多個場景
眾所周知,作為一項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技術,3D打印在醫療領域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不論是在義齒、假肢的模型制造,還是在醫療器械的設計研發方面,3D打印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過反復摸索和不斷嘗試,一些醫療機構已經將3D打印用于具體的醫療過程之中。在手術預演、骨骼替換、組織器官打印等方面,醫務人員都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提供精準、及時、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其中,3D打印在眼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價值正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
具體來講,3D打印可以用于眼科疾病治療的哪些方面呢?從目前來看,3D打印可以用來定制醫療眼鏡、醫療檢查器械、醫療教學用具、醫學假體、醫學組織器官等。尤其是在仿生眼制作方面,3D打印具有其他技術所不具備的多種優勢。
3D打印眼科醫療用具優勢十分顯著
在經濟發展狀況相對落后的年代,我國的醫療用具生產效率較為低下,所用時間較長而且需要多個工作人員協調配合才能完成。按照這種方式來進行醫療用具生產,往往很難達到精準化、高效化、規模化生產的要求。基于此種形勢,近幾年一些傳統的醫療用具制造商已經開始積極探索醫療用具產品升級的智能化新路徑。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3D打印在醫療用具研發與制造方面的商用價值正逐漸顯現出來,眾多研究人員也逐步認識到3D打印技術所具備的諸多優點。與傳統方式相比,3D打印醫療用具制作流程較為簡單,許多不必要的環節已經被剔除。
與此同時,采用3D打印技術制作的醫療用具,精確度更高,且更為耐用。拿3D打印眼部模型來說,借助3D打印技術后,眼部模型制作過程中的設計周期長、精確度不高等問題就得到了進一步解決。正是基于這些優點,3D打印醫療用具正成為一種廣受推崇的醫療用具制作新方式。
3D打印仿生眼研發進入新時期
如今,眼部疾病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發病率較高,且難以完全治愈的疾病類型之一,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正嘗試著借助3D打印來攻克相應的科學難題,并致力于幫助盲人或者是視力受損人士進一步增強甚至是恢復視力。
為加快研發步伐,國內外的研究人員都積極行動起來,嘗試借助3D打印仿生眼來幫助盲人或視力受損人士恢復視力。早在2013年,美國仿生眼制造商第二視覺公司就開發了名為“Argus II”的仿生眼。該仿生眼是美國FDA批準的世界上較早用于重度視網膜變性而失明的視覺恢復系統。雖然借助該仿生眼視覺成像比較模糊且限于黑白,但這也是仿生眼領域的一大突破。
據報道,目前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利用3D打印技術,在一個半球表面上添加了光線感受器來研制新款仿生眼,希望有朝一日或能幫助盲人或視力受損人士恢復視力,這為世界各國相關科研人員探究同類問題時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雖然目前3D打印仿生眼尚處于科學研究階段,并沒有在各地區普及開來。但是值得肯定的是,3D打印為仿生眼制作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以現在的應用效果來看,仿生眼之路才剛剛開始。
今后,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制約仿生眼發展的成本、色彩等短板將問題得到充分重視,關于仿生眼的各種技術難點將會被逐個擊破,3D打印將在仿生眼、義齒、假肢等制作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