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25日,由烽火通信(600498,股吧)承辦的2013年中國通信學會第32屆光纜電纜學術年會在武漢成功召開。中國通信學會通信線路委員會、電信科學技術第五研究所、三大運營商、行業檢測機構、光纖光纜及電纜廠商、材料廠商的領導、技術專家齊聚江城武漢,共同探討了新形勢下我國光纖通信技術和產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并分享了光纖光纜方面的最新技術進展及成果。
電信科學技術第五研究所所長范照全、烽火通信線纜產出線副總經理劉騁、烽火科技集團科技發展部主任張繼軍分別向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致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辭。大會特邀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梓森作了題為《光纖通信技術新進展》的報告。闡述了世界和中國4G最新發展和商用情況,全面介紹了系統設備、光纖光纜、光器件技術的最新技術進展,并匯報了烽火在超大容量光傳輸、光纖制造技術改進等方面的成果。據悉:烽火科技剛剛實現67.44Tb/s超大容量超密集波分復用傳輸160公里,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光纖制造方面,首創“TS-SEED三步法”工藝技術體系,突破了高速拉絲的五大技術難關,拉絲速度達2500米/分鐘,居國際領先水平。
隨后,烽火科技高級顧問、總工程師毛謙作了《我國光通信技術和產業的最新發展》的主題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光通信制造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光傳輸市場份額占全球市場約35%,全球PON設備市場份額前三位也都是中國公司。在光纖光纜方面,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光纖光纜市場和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制造國,但是制棒、拉絲所需的一些主要原料和氣體主要還是依賴進口,許多制棒企業的控股權也還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這些使得國內企業在制棒、拉絲方面的話語權不強。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在光纖研發、生產以及核心技術、關鍵環節等方面實現突破。
在此次年會上,烽火通信線纜產出線副總經理劉騁、中國通信學會通信線路委員會、江蘇電信傳輸局、上海郵電設計咨詢研究院等單位以及國內主流光纖、光電纜制造企業的領導、專家和技術骨干分別作了學術報告和經驗介紹,共同探討產業共贏發展之路,他們精彩的闡述,深刻的分析,獨到的見解,贏得了在場聽眾的陣陣掌聲。
中國通信學會通信線路委員會自1981年舉行第一屆“光纜電纜學術年會”以來,該年會已成功舉辦了32屆,已成為企業間加深溝通交流,分享成功經驗的一個良好平臺。作為國內優秀的光纖光纜企業,烽火通信積極與運營商、合作伙伴、產業專家以及業界友商進行廣泛交流、密切合作,共同維護和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