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成為我國汽車發展方向,智能汽車主要是發展自主式智能汽車和網聯式智能汽車。自主式智能汽車和網聯式智能汽車要實現上述功能只裝配普通微波雷達是不能實現的,要實現上述功能,激光雷達是自主式智能汽車和網聯式智能汽車電氣系統控制系統中必不可少的元件。
激光雷達具有波束窄、體積小、非接觸測量等特點,可探測云霧、氣溶膠、空中風場、空氣污染物、溫濕度變化等多種參數。它采用光頻段進行探測,比毫米波高出幾個數量級,探測精度比微波雷達更具優勢。因此激光雷達在大氣探測、目標捕獲等領域具有較廣泛的應用前景。
目前能在智能汽車上使用的掃描式激光雷達有機械式旋轉激光雷達、微機電系統掃描式雷達和相控陣激光雷達。機械式旋轉激光雷達(發射、接收、共軸旋轉的激光雷達)是目前比較成熟的,已有無人駕駛概念汽車試用機械式旋轉激光雷達裝置。基于微機電系統的掃描式雷達目前屬于技術研究狀態,它的原理是通過微機電系統掃描鏡來改變光路。相控陣激光雷達是通過逐點掃描的方式,即通過多個小天線之間發射的激光的發射相位來改變光路而實現的。面陣式激光雷達發射的就是一個面陣的光,主要問題在于探測距離較近。
在飛行時間ToFLiDAR中,激光發出持續時間為τ的光脈沖,在發射的瞬間激活計時電路內部時鐘。從目標反射的光脈沖到達光電探測器時,會產生一種使時鐘失效的輸出電信號。這種電子測量往返ToFΔt可計算出目標到反射點的距離R。若現實中激光和光電探測器位于同一位置,其距離R是由以下兩個因素影響:c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n為傳播介質的折射率(空氣中折射率接近1)。這兩個因素影響著距離分辨率ΔR:若激光點的直徑大于要解析的目標大小,則測量Δt和脈沖的空間寬度w(w=cτ)的不確定性為δΔt。在典型汽車LiDAR系統中,激光產生的脈沖持續時間約為4ns,因此最小光束發散角是必需的。
對汽車激光雷達系統設計者來說,最關鍵的就是選擇光的波長。目前最受歡迎的兩種波長是905nm和1550nm,對于汽車LiDAR來說,由于天氣條件和反射表面類型可能性眾多,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在現實的環境中,由于1550nm的吸水率比905nm的更強,其實905nm的光損失更少。
激光雷達相關技術算法在傳統關鍵模塊上仍需實現更好的輕量化、精確性、魯棒性以及通用化,語義地圖和深度學習的融入已成為趨勢,與其他能實現自主定位源的傳感器如深度相機、毫米波雷達等進行多源融合亦是當前研究熱點,激光雷達相關技術對無人平臺實現自主智能化的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