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科技的發展,正在不斷改變醫療治療手段。提到3D打印,很多人就會想到器官打印與移植,其實目前3D打印在臨床發揮作用仍以術前診斷為主。無論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病人需求而設計的金屬3D打印植入物,還是幫助復雜的術前方案。
尤其是復雜骨折的術前評估及分型時,醫生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模擬重建制作與病變部位1:1大小的各種關節、骨骼三維物理模型,為術前模擬提供了逼真的模擬環境,使骨折的程度、類型及各個骨折塊的移位情況變得更直觀,診斷更明確,為選擇手術方案提供直接依據。
“傳統的X光和CT片只能看到一個面,無法直觀地呈現骨骼情況,單靠醫生的經驗和想象力,即便是三維重建,也只能在電腦上模擬。”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骨科中心學科桑教授說道,現在有了3D打印,醫生就可以將手術部位的骨骼模型拿在手上,可以將骨骼部位的細節看的一清二楚。人體骨骼的形態各異,再加上密布的肌肉、血管、神經,結構十分復雜。而有3D打印出的骨骼模型,醫生可以根據模型制定科學合理的個性化手術方案,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讓骨科手術實現“私人定制”。
2020年上海九院骨科郝永強教授團隊利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成功實施了右肘腫瘤精準切除和植入了為她“量身定制”的3D打印肘部(肱骨遠端)個性化重建假體的手術。“私人定制”的鈦合金人工假體幫患者保住了完整右上肢,且肘關節功能大為改善。
3D打印定制肱骨遠端假體植入書中C臂X光機透視
3D打印技術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醫療器械領域的水平。未來,3D打印應用于醫療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將無限擴大,從沒有生命的模型配件、醫療器械到具有生物活性的器官、人工組織等,都值得期待。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