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循環”背景之下,西安正吸引越來越多的上下游企業進入,共享發展機遇。
在激光技術領域,西安一家企業再次取得了核心技術的突破。
近日,炬光科技固體激光剝離線光斑系統在國內首次完成生產交付,標志著該系統實現了本地化生產和光學調試的新突破。
作為西安本地企業,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炬光科技”)是一家以國貨打天下的企業,此次研發突破,可為國內客戶提供更快的技術響應和更大的成本優勢。
在業內,炬光科技被譽為“中國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產業化先驅”,從企業創立至今,該企業的成長也是西安政策紅利釋放、科技成果轉換、人才引進等領域的真實寫照。
西安在打造先進制造業強市、國家中心城市的過程中,以包容開放的姿態,為各類企業人才,打造良性的生長環境。
首個產學研深度融合探索
激光技術與原子能、半導體及計算機并稱為二十世紀四項重大發明,激光更是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作為當今世界范圍內最先進的制造加工技術之一,激光技術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通訊、信息、芯片、醫療、美容、3D感知、軍事、教育以及科研等多個方面。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西安在該領域,表現出色的企業之一,此次研發的突破是企業硬實力的表現。
炬光科技官網信息顯示,作為OLED(柔性屏)生產中不可或缺的激光剝離制程(LLO),備受行業關注。
炬光科技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且全球領先的固體激光剝離線光斑技術,該系統已向中國、韓國及日本市場累計出貨十余套,終端使用客戶均為全球前五的知名OLED面板生產商。
近日,炬光科技光學系統事業部完成了該系統在國內的首次生產調試,并順利交付客戶,可為國內客戶提供更快的技術響應和更大的成本優勢。
成立于2007年的炬光科技,是西安高新區第一個產學研深度融合探索項目。
其創始人劉興勝本科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物理系,在北京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后赴美留學,拿到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學位。
回國后,劉興勝結合其自身科研優勢,專注光子技術基礎科學研發和拓展潛在創新的應用領域,把學科建設和產業化有機結合相互促進。
當時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在我國已研究多年,但一直沒有真正形成工業化產品。炬光科技成立后不久,就開發出十多種高功率半導體激光產品,解決了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工業化問題,被譽為“中國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產業化先驅”。
并且,西安針對海外留學人員有相應的扶持政策,炬光科技因此獲得60余萬元的貸款貼息補貼,大大減輕了企業對貸款利息的負擔。
站在了政策風口和科技前沿,炬光科技此后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
技術突破背后的產業機遇
作為西安產學研深度融合探索,炬光科技的成長離不開西安的產業發展環境。
炬光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劉興勝曾對媒體坦言,高新區在產業形態、城市環境、道路交通、人才安置、子女教育、行政效率、創業服務、政策引導等方面形成體系化吸引合力,讓我們能放開手腳,盡可能引入更多人才,發展企業。
激光技術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在研發領域,能不斷突破,和西安的科研優勢分不開,西安擁有西安光機所、西電、西工大等一批光子學科健全、特色鮮明的高校院所。
產學研領域,以西安光機所為代表的科研、孵化機構,為激光技術等相關產業集群的發展,打開了通道。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6月,西安光機所已帶領孵化295家“硬科技”企業,形成了光子制造、光子信息與生物光子三大產業群。
其中,西安艾德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激光熔覆技術,就是和西安交通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西安光機所針對回轉體零件內壁激光熔覆技術開展的專項研究。
該技術作為增材制造技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替代傳統表面處理技術的一項新型先進綠色制造技術。其利用高能激光作為熱源,同時熔融高性能粉材與零件基體材料,在零件表面形成具有耐磨損、耐腐蝕性能的表面熔覆層,不僅提高了零件的使用性能,使用壽命也延長兩到三倍。
目前,該項目已經在西安重裝集團銅川煤礦機械有限公司開展了實際應用。
此外,成立于2017年的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借助西安光機所提供的專業化半導體創業孵化平臺,打破了歐美技術壟斷,成為國內首個具備量產能力的VESCEL外延代工廠。即將實現年產6英寸GaAs基外延片2萬片生產能力,推進國產半導體激光器外延片全面取代進口。
事實上,以激光技術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因其技術獨家及附加值高,已是城市經濟中的重要一部分。西安上半年經濟數據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2.7%,兩年平均增長16.2%。
“雙循環”背景之下,西安正在加大相關產業領域核心技術的研究、加大高端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發展,提升西安現代產業體系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上下游企業進入西安,共享發展機遇。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