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在线免费视频,中文字幕 欧美极品 在线 一区,男男白嫩小受h视频,91在线综合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能源環境新聞

光伏內卷,高景氣時代的江湖紛爭

星之球科技 來源:鈦媒體APP2021-02-24 我要評論(0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2020年12月的氣候雄心峰會上國家高層領導的表態,為中國減碳路徑設定了2030年的目標,也為光伏行業帶來了超長的新景氣周期。受益于行業高增長的紅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0年12月的氣候雄心峰會上國家高層領導的表態,為中國減碳路徑設定了2030年的目標,也為光伏行業帶來了超長的新景氣周期。

受益于行業高增長的紅利,過去一年,在光伏概念股在資本市場被火熱追捧的同時,從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到逆變器、玻璃、膠膜等輔材,國內光伏企業掀起了兇猛的擴產潮。

據機構不完全統計,僅隆基股份(SH:601012)、通威股份(SH:600438)、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上市的龍頭光伏企業,2020年公布的擴產項目就多達40個,累計公布的計劃投資總額高達2147.76億元。

這種一擁而上的情形,在我國光伏產業的發展史上曾多次上演。在行業的需求紅利下,新老玩家們往往大肆擴張造成產能過剩,競爭格局惡化,最后行業重新洗牌。

施正榮、苗連生、李河君……這些光伏首富的沉浮背后,光伏行業的老大數次更迭,每隔三五年就會經歷一次起落。

如果2020年規劃的光伏產能都能夠順利投產,勢必會帶來一定程度上的產能過剩,價格戰與行業的洗牌在所難免。

因此有業內人士將其稱之為光伏行業的“內卷”——在激烈的競爭壓力下,這場高度景氣的行業盛宴,并不是每一個玩家都有運氣享用。

兇猛擴產潮

龍頭的壓力競爭、一體化布局的趨勢和新勢力企業的加入為整個光伏行業掀起了擴產潮。

在兇猛的擴產潮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三個明顯的變化與趨勢:

首先,頭部企業擁有更好的融資條件,勢必要繼續擴大優勢,因此在擴張規模上同樣領先。

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上市光伏企業公布的40個擴產項目,高達2000億的總投資金額中,通威股份在擴產方面投資便高達近500億元;隆基股份在擴產方面投資金額達到363億元。

硅片雙寡頭之一的中環股份(SZ:002129)也在今年2月拋出了史上最大投資計劃,硅片產能直逼隆基股份。

第二,除了擴張原有業務之外,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開始進行一體化的布局,即向上下游延伸,通過擴張參與到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等兩個或多個領域。

作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硅制造商,隆基股份也一直在下游組件領域發力,2020年已經取代了晶科能源,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商。

中環股份、東方希望、中潤光伏等供應鏈上游企業也做了類似的事情,在2020年紛紛進軍下游組件市場。

而身處下游的光伏組件龍頭企業晶澳科技(SZ:002459)、天合光能(SH:688599)則開始向上游進發,布局單晶硅片、電池片等領域。

另外,國內的電池、硅料龍頭企業通威股份也開始補齊自身在硅片上的短板。2020年,通威股份通過與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的合作,進入到單晶硅片領域。

第三,市場紅利之下,不少新勢力企業加入戰局,開啟跨界擴張。

其中,在最受關注的硅片領域,上機數控(SH:603185)與京運通(SH:601908)都是由設備制造商轉向硅片生產。

兩家企業都在2019年開始拓展單晶硅片業務,同時在2020年繼續大規模擴產,試圖從隆基、中環寡頭壟斷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光伏玻璃領域,由于2020年的供應短缺和價格暴漲,不少新玩家開始涌入,其中包括汽車玻璃龍頭企業福耀玻璃、國內最大的玻璃原片生產企業之一的旗濱集團、日用玻璃生產商德力股份等。

整體上看,伴隨著龍頭的壓力競爭、一體化布局和新勢力企業的加入這三大趨勢,整個光伏行業進入了兇猛的擴產潮的同時,也埋下了產能過剩的隱憂。

除了供應仍然偏緊的硅料與光伏玻璃之外,其他細分行業都籠罩著產能過剩的陰影。

以硅片行業為例,綜合現有產能與擴產計劃,2021年國內硅片產能超過300GW已是大概率事件,但根據光伏行業協會的預測,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僅在150GW~170GW之間。

光伏組件領域同樣面臨過剩風險。按照行業統計,2021年六大組件企業的出貨目標基本呈現同比翻倍增長,僅這六家企業的合計總目標就已經超過了2021年的全球新增裝機量數字。

結盟與混戰

在激烈的行業競爭壓力下,光伏行業正在上演一出合縱連橫的混戰。

今年2月2日,隆基股份發布公告稱,與保利協鑫能源(HK:03800)旗下江蘇中能硅業簽訂73億多晶硅料采購協議。

兩個“宿敵”合作結盟的消息傳出,讓不少業內人士感到震驚。

隆基和協鑫曾經是行業內的“死對手”。隆基作為全球最大的單晶硅龍頭與協鑫的多晶硅技術路線一直互相對立,最終單晶硅路線擊敗多晶硅,成為了主流技術。

在隆基崛起的同時,協鑫作為多晶硅的龍頭企業也一度陷入低谷。

而隆基與協鑫之所以能夠“化敵為友”,背后是隆基與老朋友通威股份的“貌合神離”。

2020年,硅料的緊缺和漲價是光伏行業主旋律之一,這一趨勢進一步延伸到了2021年。今年年初,硅料價格從70元/kg漲至90元/kg,漲幅達29%,似乎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有業內人士戲稱,這是一個“擁硅為王”的時代。

硅料的漲價,讓硅料龍頭通威股份充分享受了市場的紅利,也具備了和曾經的盟友隆基股份爭奪定價權和利潤分配點的底氣。

盡管曾經有各種參股和合作協議,但最終隆基害怕受制于通威的硅料威脅,轉而尋求新的合作伙伴、曾經的對手——保利協鑫。這似乎正應了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協鑫毫無疑問是這場結盟與混戰中的勝利者之一。2020年協鑫的顆粒硅技術取得重大進展,除了與隆基的合作,協鑫在近期還與硅片第二巨頭中環股份簽訂了35萬噸、預估總金額317億元的長期訂單。

自2020年初至今,保利協鑫能源的股價漲幅超過670%,實現了精彩的逆襲。

另一方面,忌憚通威硅料威脅的隆基股份,也同樣讓其他對手忌憚。

近兩年,走一體化戰略的隆基股份一直在下游組件領域發力,已經取代了曾經的合作伙伴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商。另一家硅片龍頭中環股份也選擇了向下游組件領域延伸。

而被隆基和中環拋棄的組件廠商,則攜手選擇了結盟新的伙伴。2020年,阿特斯、東方日升、天合光能等組件廠紛紛與硅片領域的新玩家上機數控簽署采購大單。

通威股份也選擇了與被隆基打壓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合作,進入到單晶硅片領域,同時也采購新玩家京運通的硅片。

從對手變成伙伴,從伙伴變成對手,巨頭們締結盟友,腰部玩家抱團取暖,在激烈的行業競爭壓力下,光伏江湖里正在上演一出出合縱連橫的混戰。

價格戰在即

有能力進行一體化布局的大公司和龍頭企業,在資本的支持之下,往往是強者恒強。

光伏行業“內卷”之下,即使在行業的高景氣下,仍有不少玩家沒能享受到這場行業紅利。

回顧2020年的光伏企業的業績預告,除了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京運通等企業凈利潤翻倍或接近翻倍,像協鑫集成、東方日升、中利集團、億晶光電、愛康科技等光伏上市公司都出現了業績下滑,甚至是虧損。

其中,東方日升2020年的歸母凈利潤預計同比下降75.35%-83.57%,而扣非凈利潤預計為虧損。協鑫集成歸母凈利潤預計為-25億元至-15億元。兩者虧損的原因都指向上游原料價格的上漲。

這些虧損和凈利下滑的企業的共同特點是,主營業務多以光伏組件為主,因為上游原料的漲價而盈利能力下滑。同時規模相對較小,屬于行業的腰部企業。

從中我們其實不難看出一體化戰略的重要性。一體化的發展能夠平抑單一產品的風險,從而提高發展經營的穩定性。這也是不少光伏企業一體化布局的主要考慮。國金證券指出,光伏制造產業鏈一體化程度再次提升是大勢所趨。

龍頭企業往往有穩定的業績表現、更強的抗風險能力,能夠更好地獲得資本的支持,從而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擴張產能,鞏固其在市場中的地位。而不被市場待見的企業,其擴產、業務拓展等也容易受到資金的掣肘。

因此,有能力進行一體化布局的大公司和龍頭企業,在資本的支持之下,往往是強者恒強。而業績較差、市值較低的企業想要尋得逆襲的機會卻并不容易。

無論是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單獨看哪一個環節的技術壁壘都不算高,產業鏈上下游的玩家想要切入似乎并不困難。

但技術壁壘不高,并不意味著新玩家可以輕松分流老玩家的市場份額。

成本優勢也可以塑造企業的核心壁壘,在行業龍頭隆基股份的發展歷程中,正是成本優勢成為了其單晶硅產品快速搶占市場的關鍵因素。

以硅片領域為例,硅片領域的新玩家上機數控、京運通都是以上游光伏設備起家,有一定的技術積累。2020年,上機數控、京運通股價漲幅分別達到了623%和243%,資本的看好已經體現在了股價當中。

想要在隆基和中環的寡頭壟斷格局當中脫穎而出,上機數控和京運通都必須具備打價格戰的能力,否則資本對其的耐心很難保持。

目前硅片產能短期過剩的風險已經顯而易見,價格戰隨時都將來臨。興業證券指出,根據2021年國內硅片需求情況及硅片行業的成本曲線,預計2021年硅片的價格中樞將在2.67元/片附近,下降20%左右。

價格戰一方面會打擊新玩家的盈利能力,減緩其擴張速度,另一方面也暫時拉低行業整體利潤率,從而震懾意圖進入該領域的新玩家。這也意味著,目前光伏企業規劃的產能未來不一定可以全部落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能源領域的國企、央企是光伏電站的主要投資方,在國內的招標模式下,價格一直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這使得組件企業互相競價,行業的利潤空間也在不斷被壓縮。

從更長遠來看,整個光伏行業就是從價格戰中成長為今天世界領先的地位。只有通過持續創新,保持在成本上領先對手,才有資格享受這場“光伏盛宴”。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激光光伏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