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新能源車行業未來5年、10年、20年都面臨爆發性增長的市場需求,行業前景可謂星辰大海,但短期看不少個股漲幅已相當大,這個時候投資者需要權衡投資節奏、平衡短中長期風險和機遇,并根據自己的操作系統和風險承受能力相機決策。
具體到光伏產業鏈,以最上游的硅料擴產門檻最高(技術門檻高和投資金額巨大),擴產周期最長(包括產能爬坡時間),因此也是光伏全產業鏈中玩家相對比較少的一個環節,而2021年硅料供應緊張已成事實,考慮到下游產能及市場需求的擴張以及行業硅料產能擴張的情況,大概率未來幾年仍然是緊平衡的局面(這個需要動態跟蹤并適時修正),并且競爭格局相對比較好,在這種情況下,下游龍頭如隆基等等企業也紛紛用長單鎖定上游多晶硅料廠家的產能。
近期市場對多晶硅硅的生產成本非常關注,特別是西門子與顆粒硅的成本對比成為焦點。
以目前的情況看,市場上的西門子多晶硅成本普遍在6萬左右甚至以上,成本高低的差別主要來自不同地區的電價差異和萬噸投資金額,其它成本項彼此間相差無幾。
顆粒硅方面,其成本由于還沒有形成大規模化的商用生產裝置,3800的徐州6000噸產能據傳5萬多/噸的成本,但這是四代線,規模有限。而陜西天瑞的1.8萬噸產能光投資就是50億,而其產出斷斷續續,只有1萬噸不到的年化產量,以這個投資額度折算的產品成本只怕已是天價了,因為按10年期折舊,光是折舊攤銷已是高到無法承受,除此外還有高額的財務費用。
具體到兩種工藝的對比,各種說法都有,但最終還是要算細帳。有西門子廠商講成本可以做到3.5萬或4萬以內,但到底是現金成本、生產成本,還是完全成本,這個是需要給出細分成本的詳細數據才算數的。
下面試著分拆一下多晶硅料的成本,并展望一下各自面臨的挑戰:
一、現金成本:主要包括電費和金屬硅粉。
西門子法:
先看電費目前主流的電費0.25-0.3元的含稅價,西門子綜合電耗6萬度/噸,其生產的多晶硅電費成本在15-18元/公斤左右,這包括了新疆、內蒙的低火電電價,也包括了四川樂山、云南等地的低水電電價地區的產能。
再看硅粉成本,近期硅粉市場價13-14元/公斤,去年價格低的時候也有10-11元/公斤的時候,如果是前者,西門子多晶硅單耗系數1.1,則西門子多晶硅的硅粉成本14-15元/公斤,如果未來價格回到10-11元/公斤的低價區,由硅粉成本11-12元/公斤。
小計以上兩項,最理想情況下(最低的電價+最低的硅粉成本),西門子多晶硅的現金成本26-28元/公斤,中性場景下現金成本30元/公斤左右,而去年四季度和當前的實際情況現金成本則為32元/公斤左右及以上,這一點得到大全新能源去年三季報業績發布會的印證,也得到亞洲硅業IPO招股說明書內容的印證。
顆粒硅:
其用電單耗只有西門子法的10%-15%,考慮到前端工序和成品收率比西門子低,綜合電耗20000度/噸,也僅為西門子法的三分之一,同樣的0.25-0.3元的電費標準,顆粒硅的電費成本5-6元/公斤。
硅粉成本,顆粒硅的成品收率低10-15個百分點左右,硅粉的單耗系數在1.3左右。同樣的硅粉價格,在最理想的10-11元的硅粉低價期,顆粒硅的硅粉成本13-14元/公斤,去年四季度和當前顆粒硅的硅粉成本17-18元/公斤。
小計以上兩項,在最理想的10-11元的硅粉低價期,顆粒硅的現金成本18-20元/公斤,去年四季度和當前顆粒硅的現金成本22-24元/公斤。
這可能也是顆粒硅號稱未來“234成本體系”中的現金成本“2”的由來。對比之下,西門子法的現金成本似乎比較剛性,似乎已難有大的下跌空間。
二、生產成本
本來生產成本范圍更大一些,這里按狹義的概念定義為生產成本=現金成本+折舊
西門子法萬噸投資額普遍10億元左右,顆粒硅萬噸投資投資成本7.5-8億(協鑫工藝)。
折舊通常用10年期,這樣西門子法多晶硅的折舊成本10元/公斤,顆粒硅的折舊成本7.5-8元/公斤。
當然,西門子號稱未來可以進一步降到8億/萬噸的投資,顆粒硅號稱未來可以降到7-7.5億/萬噸的投資。如果達成這個目標,則它們按標準10年期折舊的折舊成本分別是8元/公斤、7-7.5元/公斤。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公司對外宣傳成本時,改用15年的折舊期, 這種改法只是在玩一個財務上的數字游戲,只是將折舊成本分攤到了更長的時間周期,并無多大的實際意義。嚴謹的做法是大家都統一口徑,通常是10年期折舊。
三、完全成本
雖然采用窮舉法,但不一定就列全了,但盡可能將知道的列出來。
完全成本=生產成本+財務費用+管理費用+人工費+其它耗材(比如生產用水蒸氣、內襯等等)+包裝費+運輸費+維修費+破碎費等等。
一項一項來,能精算的精算,不能精算的就估算粗算概算,差不太多就行了。
財務費用,直接用投資額計算,通常30%的資本金,70%的貸款,則西門子法按10億/萬噸的投資額,5%的財務成本,財務成本3.5元/公斤,同理,顆粒硅的財務成本2.8元/公斤。
人工費,雙方差不多,但顆粒硅更節省人力,按西門子法某上市公司樂山新產能的人工成本,大約1元/公斤左右,顆粒硅的人工成本會略低一些,但雙方的絕對數差距不大,這種差異可以暫時忽略,也按1元/公斤計算吧。
其它管理費用、耗材、包裝費、運輸費、維修費打個包,西門子法按3元/公斤左右概算,顆粒硅考慮到內襯的更換,按增加2元成本,則5元/公斤成本粗算。
破碎費,西門子法平均2元/公斤,顆粒硅不需要破碎,這一項成本為0
綜合上所述,
當前相對比較先進的西門子法的完全成本構成大約為,當前正常情況下的現金成本32元左右,生產成本40-42元左右,完全成本50元左右及以上,完稅后,預計將達到55元左右的完全成本,而對于早期單位投資額高或產地電價高的西門子產能,成本會普遍在60元左右甚至以上。當然,如果有行家能詳細算出西門子法有更低的成本空間,也歡迎能提供相關測算數據已更正本文相關數據。
顆粒硅的完全成本以理論值看,當前的現金成本22-24元左右,生產成本30-32元左右,完全成本40元左右,完稅后,預計45元左右的完全成本。
四、未來的降成本空間
一是硅粉價格會有波動,如果價格回到10-11元的低價區,則西門子法有可能在當前成本的基礎上節約出3-4元的硅粉成本,而顆粒硅由于硅粉的單耗系數比西門子高20%,則硅粉價格如果回落,其也能更多地節省硅粉成本。
二是兩種工藝的投資如果能降下來分別到8億/萬噸和7億/萬噸,西門子法的折舊和財務費用也能降2元左右的成本,顆粒硅能降1元左右的成本。考慮到西門子法的工藝已非常成熟,并且早已實現規模化生產,其生產設備早已完成國產化替代,投資降成本的潛力似乎不會太大,而顆粒硅在設備國產化和生產規模化方面還有比較大的潛力可挖,理論上萬噸投資下降的可能性和空間也更大。
五、面臨的挑戰
光伏行業在這一輪偉大的能源革命中處于中軍地位,對30、60目標,全球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對于中國而言,光伏已成為中國少有的能主導全球產業鏈的領軍行業,與高鐵、5G、新能源車一樣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張重要名片。
無論是從宏觀上的地緣政治、能源安全出發,還是從低碳、環保綠色發展出發,還是從微觀經濟層面的光伏行業全球競爭力來講,光伏行業都肩挑重擔。這其中最上游的光伏多晶硅硅料相對中下游來講是門檻更高的關鍵一環。
以西門子法生產來講,
其優點是工藝成熟,投資和成本相比以前也已大幅下降到適中的位置,為光伏平價上網也做出了重要貢獻,這個是需要充分肯定的。
但是,其缺點或中長期面臨的潛在風險也不小,一是其進一步改進的進步空間已很小,技術上未來的發展空間有限,比如西門子法生產的塊狀硅就很難低成本地適應未來連續拉晶工藝的要求,二是其高達6萬度/公斤的綜合電耗更讓其在未來的碳中和潮流中成為”高耗能高排放的壞孩子典型”,而其進一步降成本、降能耗的空間也非常有限。三是歐美國家基于其經濟利益和遏制中國在光伏產業上的絕對主導地位的想法,未來也要小心提防西方發達國家以“節能減排”等非技術性壁壘封殺打壓高能耗的西門子多晶硅產能。
以顆粒硅來講,顆粒硅無疑是一個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革命性的硅料產品,簡單地講,
其優點一是能耗大幅降低到只有西門子法的三分之一,符合“節能減排碳中和“的時代潮流,是光伏硅料行業綠色發展的先進生產力和發展方向,二是其便于連續投料的特點讓其下游的自動化生產成為可能,并為連續拉晶等先進工藝提供了恰到好處的潛在適配好原料,從而有力推進光伏行業中游全自動化生產的進度和步伐;三是在不需要破碎,可以節省可觀破碎費的同時,其成本未來進一步下降的潛力和空間也比西門子法大得多,存在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同時,其缺點是目前看雖然3800保利協鑫的顆粒硅生產已成功解決了長周期可持續連續生產的問題(徐州6000噸產能已具備持續穩定生產超過6個月的能力并得到實證),但當前四代線的產品仍然存在碳、氫等雜質含量略高的毛病,盡管在下游的試用和驗證中表明,對P型單晶硅的生產來講顆粒硅的使用量和比例越來越大(目前主要受限于產能產量不夠,也只有中環能得到較大數量的供給,對隆基的供應都是小批量且時斷時續的),但未來面向N型單晶硅的生產時,面對N型單晶生產的更高更苛刻要求,其當前產品品質上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生產線(指生產環境更接近半導體級別的半潔凈生產五代線和全潔凈生產六代線)的升級換代中徹底加以解決,而這個方面的進展及效果仍然需要持續跟蹤驗證。而一旦這些驗證成功,則顆粒硅將成為硅料行業的王者、顛覆現有硅料行業格局,并在未來數年開始逐步替代甚至最終淘汰西門子產能。最后需要強調和說明的是,考慮到主導顆粒硅的3800股價最近幾個月已上漲了六七倍,如果萬一以上驗證表明不是太成功,則顆粒硅的未來要大打折扣,這也是投資顆粒硅企業時存在的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需要引起注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