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黃某不慎滑倒致右髖部劇烈疼痛,活動障礙,站立困難,X片檢查提示右股骨粗隆間骨折。該患者右股骨骨折部位較深,周圍的重要神經、血管多,結構復雜。中大五院創傷與關節外科副主任蔡喜雨手術團隊借助了3D打印技術將他的右股骨骨折處打印出來,立體直觀的呈現出骨折的形態、骨折塊的多少及部位,以便制定更精確的手術方案。
"以往骨科手術都通過X光片或CT掃描,了解病情并制定手術方案",蔡喜雨介紹,根據患者CT三維重建的數據構建出1:1的3D模型,則讓醫生更準確地了解骨折類型,設計手術切口、預演術中步驟,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療方案。隨后,手術團隊進行了右股骨粗隆間粉碎性骨折閉合復位髓內釘內固定術,使患者術中有創程度降到最低。目前,該患者已順利恢復,重返工作崗位。
醫護人員研究3D打印模型
據悉,3D打印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該技術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各種3D打印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將計算機中設計的三維模型打印出實物。蔡喜雨表示:“3D打印技術對于骨科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如復雜骨折的分型、關節損傷的情況、足踝畸形的嚴重程度等,使復雜的骨折、關節損傷、足踝畸形等手術變得相對容易,明顯縮短手術時間。”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