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汽車是怎樣誕生的?
總的來說,得經過四大汽車工藝的“洗禮”,即沖壓、焊裝、涂裝、總裝,而焊裝可以說是其中最重要的步驟,將零散的鋼板零件變成成型的車身。在大家的認知里,對汽車焊裝的印象是否還停留在戴著防護面罩的工人,手持機器,火花四濺地作業?因為焊裝的關鍵詞就是高溫,遇到金屬后迸射出的火花,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四處飛濺。所以經常看到有網友在網上提問:做焊裝傷眼睛嗎?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更安全、更精準、更自動化的生產工藝,一直是行業探索的方向。
而在領克的余姚工廠里,焊裝車間則是另一番景象。最近,在央視財經的直播中,領克的極能工廠終于亮相,吸引了無數網友在線云監工,不同于想象中的工廠轟鳴,這里的生產車間安靜有序,大部分都是機器手臂在高速運轉,焊裝車間內,也沒有想象中的火花四濺,不禁讓人好奇,余姚工廠這是用的什么黑科技?
余姚工廠焊裝車間的看家本領,就是汽車大廠都愛的LSW激光飛行焊。這是近年來出現在國內外市場上的一種新型高效焊接技術,相對于傳統的激光焊接工藝技術,激光飛行焊接是通過使用機器人控制激光進行掃描焊接的一種新型工藝,針對多點焊接能夠極大提高生產效率。之所以被稱為飛行焊,是因為它的掃描頭可以從500mm以外的位置,不移動掃描頭的情況下通過掃描鏡的運動進行類似光掃描的焊接。
領克余姚工廠的先進技術可不止這一項,除了激光飛行焊,Arplas焊同樣值得說道。這是一種基于電阻點焊原理,但采用完全不同于傳統點焊技術的方式和參數實現焊接的新型連接技術。其優勢就是能利用最小的能量輸入,極短時間內達到脈沖峰值,使零件與零件完成熔合焊接,并依然能夠完全達到零件焊接結構強度安全。
在焊接前的總拼階段,領克則使用了意大利COMAU提供的OPEN-GATE技術。這一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柔性化,能適應多品種產品的流混生產。領克四款車型總拼的柔性切換完全不在話下,高精度作業,配合487臺焊裝機器人和涂膠直徑精度高達±0.5mm的涂膠視覺檢測系統,不僅嚴格控制了質量,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除此之外,領克余姚工廠還實現了全產業鏈的信息追蹤,其采用的MES制造執行系統會采集每輛車的生產數據、設備數據、質量數據、物料數據等,通過接口上傳工業大數據平臺進行處理,將工業化數據進行可視化全程追蹤,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保障了產品品質。
透過直播的鏡頭,領克余姚工廠的先進生產技術又讓我等吃瓜群眾切實感受到中國制造的實力,以領克余姚工廠為代表的超級工廠,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用工業4.0時代的先進造車技術,持續為消費者提供品控一流的高端汽車產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