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日本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NAIST)的一個小組開發了一種系統,其中一系列相鄰層(在物體的某個部位)以特定的略微不同的厚度沉積。這是通過改變從3D打印機噴嘴流出的物質來實現的,并且不會對產品的整體形狀或結構產生負面影響-畢竟,相同數量的塑料最終仍會沉積在相同的位置。
為了進一步阻止偽造者,可以將圖案應用于商品的多個部分。這意味著,即使刮擦、切割或融化了某個區域,在其他區域仍然可見。
人們認為,除了嵌入特定于產品的防偽ID之外,該技術還可以用于包含諸如Web服務鏈接的信息,或用于制造特定批次產品的特定打印機的標識。
有關該研究的論文最近發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雜志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