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45歲的韓女士3年來反復出現踝關節疼痛,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西安市紅會醫院足踝外科診療中心主任梁曉軍教授接診時發現,患者距骨穹窿部位出現了廣泛的缺血性壞死。他介紹說:“目前,針對距骨壞死的傳統治療方式包括全踝關節置換術和踝關節融合術。全踝關節置換術對韓女士來說花費很大,并且由于踝關節假體使用壽命有限,后期翻修創傷很大;踝關節融合術則以犧牲患者踝關節的活動度為代價。因此,這兩種傳統治療方式都有局限性。”
因此,梁曉軍主任團隊憑借豐富的全踝關節置換術及踝關節相關手術經驗,運用最新的3D打印技術,依靠三維CT采集了該患者的距骨數據,打印出適合她的個體化距骨表面假體。梁曉軍表示:“距骨表面假體置換術最明顯的優勢是僅會造成局部損傷,不需要破壞未受累的關節面,可以完整保留脛骨遠端關節面,創傷小,出血少,增加了踝關節的穩定性,最大程度保護了踝關節的活動度。”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