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宜賓市“表面改性與增材制造聯合研發創新中心”共建簽約儀式在閔行校區舉行。宜賓市委書記劉中伯、四川省政府駐上海辦事處主任謝賢榮、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楊俊輝、市政府副市長陳揚杰、市委副秘書長瞿進、市委副秘書長肖浩以及翠屏區、臨港經開區、市工業軍民融合局、市經濟合作和外事局、市大學城科創城服務局、市科教集團公司等政府領導代表出席了簽約儀式。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校長林忠欽,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地方合作辦主任陶劍、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兵、材料學院黨委書記單愛黨、材料學院副院長李鑄國以及材料學院教師代表參加了此次簽約儀式。簽約儀式由單愛黨主持。
林忠欽代表上海交大致辭,他談到宜賓市是國家確立的水電、火電、核電綜合發展的重要能源、原材料生產基地,重點產業發展方向與上海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等學科發展方向契合度較高。希望雙方能夠發揮各自優勢,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合作,推進科技成果項目在宜賓轉化落地,把工作做扎實,支持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共同打造中國西南地區的科技研發高地、人才集聚高地、科技成果轉化高地。
劉中伯代表宜賓市講話,他講到上海交通大學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國內外知名學府。當前宜賓市正處于轉型發展、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國務院對宜賓發展高度重視,將宜賓列入成渝經濟區規劃重點支持發展區域。希望宜賓市能與上海交通大學深入開展合作,持續推進先進材料及智能制造領域合作,同時進一步拓展在人工智能、醫學、汽車制造等領域的合作,全面加強人才交流培養,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助力宜賓新興產業發展。
李鑄國匯報了“表面改性與增材制造聯合研發創新中心”的推進歷程和合作共建情況。他談到上海交大-宜賓市“表面改性與增材制造聯合研發創新中心”將依托上海交大人才和技術優勢,整合上海市激光制造與材料改性重點實驗室科研力量,重點圍繞國家在航空航天、能源、國防等領域的重大需求,圍繞宜賓市發展“8+2”新興產業的戰略目標,開展激光熔覆、激光熱處理、物理氣相沉積等表面改性技術研發和激光增材制造技術研發,打造中國西南地區領先的表面改性和增材制造技術產業化共享平臺和產業創造體系,應用于宜賓市及西南地區的產業實踐,并為宜賓市培養碩士、博士高層次人才和專業技術人員,實現內生性技術研發可持續發展、技術成果可持續轉化。
在林忠欽、劉中伯及雙方相關領導專家的共同見證下,奚立峰和陳楊杰代表雙方簽署了《上海交通大學-宜賓市表面改性與增材制造聯合研發創新中心》共建協議。
此次中心簽約啟動,標志著上海交大與宜賓市的合作步入了嶄新階段,雙方將充分利用宜賓市產業經濟、區位及政策優勢,發揮上海交大科學研究和人才優勢,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創新鏈與產業鏈有機銜接,持續促進宜賓市產業經濟發展和上海交大“雙一流”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