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為了制造可穿戴電子產品,中國的一個研究小組研發了一種3D打印機,將電子纖維融合進織物中。
據合眾社網站3月27日報道,目前制作智能服裝,或可穿戴電子產品的大多數方法都是手工將電子部件縫進織物中。這種多個步驟的過程是一種耗時的勞動密集型工作,這令它們更加昂貴。
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們決定通過將電子纖維打印在織物上來節省時間和金錢,而不是將電子部件整合進衣服中。
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張瑩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使用一臺配備了自行設計的同軸噴嘴的3D打印機,直接將纖維打印在織物上,并證明這可以用于能源管理目的。我們提出同軸噴嘴的方式,因為單軸噴嘴一次只能打印一種墨水,因此極大地限制了打印結構的成分多樣性以及功能設計。”
這種雙頭噴嘴令研究人員們能夠打印由導電芯和蠶絲絕緣外層組成的多層線。科學家將裝滿這兩種墨水的注射器裝在同軸噴嘴上,并將其與3D打印機組裝在一起。
在概念驗證測試中,研究人員們利用3D打印技術在方形織物上打印圖案。這種方式成功了,并且更便宜、更快速。但這項技術的精確度及其圖案的復雜性受到打印機機械運動準確性以及噴嘴尺寸的限制。
張瑩瑩說:“我們希望這項研究將鼓勵其他人研制其他類型的3D打印機噴嘴,這些噴嘴能夠打印成分豐富且結構多樣的圖案,甚至整合多個同軸噴嘴,一步就能制作多功能電子織物。我們的長期目標是設計具備前所未有性能的柔性可穿戴復合材料及電子產品,與此同時,研發新技術,用于實際生產具備傳感以及通信等整合功能的智能可穿戴系統。”
報道稱,研究人員們在本周的《材料》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3D打印研究。
2018年,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科學家們利用3D打印機制作出能夠融入進智能服裝的可拉伸電子產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