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3D 打印)技術正在改變和改進許多傳統產業與工藝,醫學健康領域也不例外,其中整形外科尤為突出。一次可怕的摩托車事故導致 Stephen Power 顱骨多處骨折,他的生活也因此發生了改變, 不得不接受整形手術治療。
為了幫助 Stephen,英國斯旺西莫里斯頓醫院的裂頜面外科顧問 Adrian Sugar 教授非常希望突破他自有專業領域的限制并應用新的技術和工藝。
Stephen 已經接受了面部修復急診手術治療,但是, 手術重點在于創傷恢復而并非外貌整形,因此他必須進行后續手術,以使臉部恢復對稱。
雷尼紹與南威爾士的外科應用修復技術中心 (Centre for Applied Reconstructive Technologies in Surgery, CARTIS) 合作,開發手術導板。
軟組織切口和骨骼定位會涉及徒手切除操作,這 使手術變得更加復雜,并且也會造成可能的不可預見的后果。開發手術導板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雖然手術過程本身仍耗費時間且繁雜,但 Sugar 教授認為,采用雷尼紹 AM250金屬 3D 打印系統制造的導板后,手術變得更快、更精準。
手術前先制定方案,確定骨切口的位置,然后制作定制化的導板,從而消除此類手術中一些原來無可避免的不確定因素。應用這一手術導板的醫療方案使得兩個永久植入體達到了近乎完美的匹配,而且手術效率也大大提高。
Sugar 教授認為使用導板可使治療結果具有更高的可預測性:“我認為這是無可比擬的,手術結果遠遠優于我們之前做過的其他手術。”
Stephen 的反饋更具說服力:“這完全是改變我人生的效果。”
Stephen 的顴骨通過手術恢復了原位。定制化手術導板的使用仍處于初期階段,并且達到最終結果還需要完成許多工作。
為了使 Stephen 的臉部恢復對稱,手術團隊對他的頭部進行了計算機斷層 (CT) 掃描。利用獲得的 CT 掃描數據,外科醫生能夠評估他的顱骨狀況并制定手術方案。“術前”CT 掃描數據還被輸入功能強大的計算機輔助設計 (CAD) 包,從而幫助手術團隊設計出具有最佳對稱效果的“術后”骨骼結構。
手術團隊根據術前和術后設計數據,為手術過程的各個階段設計和制造了兩塊金屬導板:切割導板和固位導板。切割導板(圖 1)用于切割特定位置的顴(頰) 骨,以便將骨切片用于臉頰修復。固位導板(圖 2)用 于在放置顴骨植入體和眼眶墊板之前,確保先將骨切片放在其最終位置(圖 3)。
顴骨植入體可固定復位的骨切片并使其愈合,而眼眶墊板可抬高眼球,使其與 Stephen 的另一只眼睛處于相同高度。
比利時生產的鈦合金植入體在導板取出后仍留在原位。增材制造工藝為 Sugar 教授在設計導板和植入體時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Stephen 表示,他將“能夠進行日常活動、走親訪友、上街、甚至參加各種公共活動。”
該項目是外科應用修復技術中心 (CARTIS) 的杰 作,也是 Abertawe Bro Morgannwg 大學健康委員會下屬莫里斯頓醫院頜面整形科與加的夫城市大學 (Cardiff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下屬國家產品設計與開發研究中心 (National Centre for Produc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PDR) 合作的結晶。
雷尼紹利用其 AM250 激光熔融系統,提供采用 3D 打印技術制造的鈷鉻合金切割和固位導板。雷尼紹是英國唯一一家金屬 3D 打印系統制造商。該機器的設計和開發在雷尼紹公司的 Stone 廠區(斯塔福德郡)和格洛斯特郡廠區進行,而機器的生產則在位于加的夫附近的 Miskin 廠區完成。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