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行業建設數字化趨勢日益明顯,醫療行業也進入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新階段,3D打印、物聯網等技術也逐漸被應用于醫療領域。在多方共同推動下,3D打印技術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寬,其在航空航天、生物醫學工程、工業制造等多個方面的應用價值也已經逐步顯現出來。
拿醫療行業來講,隨著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基礎醫療設施的不斷完善,人們對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提升、看病治療的模式優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3D打印等前沿技術應用于醫療器械制造、治病診療的過程之中,就成為了當前醫務者必須面對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3D打印在骨科的具體應用有哪些?
如今,作為一種較有代表性的前沿技術,3D打印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場景已經包括口腔、骨科、心血管科等。從整體來看,3D打印技術正慢慢融入骨科術前規劃、制作手術導航模板、定制個性化假體與內植物、定制外固定支具等醫療環節。在骨科這個細分醫療場景中,3D打印技術所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
在術前規劃階段,醫務人員通過運用3D打印技術及設備,進行術前實體解剖模型的制作,以此進一步分析或模擬手術操作。與單純依靠二維平面的MRI或者CT掃描方式相比,術前應用3D打印技術可使醫生對患者的病情有更加直觀和深刻的認識,尤其是對經驗不夠豐富的年輕醫生來說,更有利于疾病的判斷和診治。
有醫學研究人員指出,使用3D打印模型進行骨科術前規劃和預演后,整個骨科手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更少,這有利于骨折的*復位,并提高手術精度,達到較好的手術效果。目前,3D打印在骨科手術術前規劃方面具有的應用價值已經得到了許多醫務人員的認可。
3D打印技術在骨科治療領域亮點紛呈
那么,3D打印在骨科治療領域到底具有哪些亮點值得關注呢?首先,在骨科內植物的開發與應用方面,3D打印技術幾乎無可代替。在髖關節、膝關節、脊柱等內植物研發階段,由于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患者的患病部位和患病程度都不相同,在具體的治療過程中就需要不同尺寸和結構的骨內植入物,而3D打印的應用,可以使這一切更好的實現。
其次,在外固定支具研制方面,3D打印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對于意外摔傷導致骨折的患者來說,適宜的熱塑夾板、可卸式泡沫夾板、高分子夾板等外固定支具,有助于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并降低發生二次骨折的風險。
此外,在優化骨科治療流程、定制個性化假肢等方面,3D打印所具有的閃光點也不容忽視。有分析人員認為,3D打印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的確給骨科治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骨科內植入物開發、骨科導板制造新材料研制、骨科治療流程優化等方面,加快運用3D打印技術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3D打印技術的醫療應用前景值得期待
當前,患者看病就診的環境已經得到了極大地改善,患者看病貴、看病難等問題也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尤其是隨著互聯通的廣泛普及和云平臺的構建,地區之間的醫療資源共享變得越來越迅速和及時,數字化的病歷存儲、就診記錄歸檔等,也大大提升了病人看病就診的效率。
與工業產品制造不同的是,醫療行業對3D打印手術導板、醫療器械等制造的安全性和精準度更高。運用傳統方式來制作醫療導板、義齒假肢等產品時,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制造精度難以達到實際需求。而3D打印技術的出現,無疑克服了某些由傳統技術所帶來的難題,并為骨科治療帶來了許多新變化。
事實上,3D打印目前在骨科、心血管科等醫療領域的應用還處在初始階段,行業標準不完善、專業人才相對缺乏等,都對3D打印在醫學領域的應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展望未來,3D打印技術將為患者帶來更多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