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激光所與浙江一家廚具企業的合作來自友人牽線。張杰的朋友介紹她去這家企業考察,結果她發現了激光的用武之地。據介紹,那是我國炊具外貿出口第二大企業,為許多國際知名品牌的廚房用鍋代工生產。制鍋生產線上有一道工序——噴砂,即用金剛砂等材料打毛鍋子表面,以便后道工序進行涂層。噴砂工藝存在噪聲大、粉塵多等污染問題,工人不得不身穿像宇航服那樣的工作服,把人包得嚴嚴實實。
能否用激光表面微結構處理替代噴砂工藝?張杰要求上海市激光所開展研究。科研人員很快給出肯定的答復:用激光能夠打毛鍋子表面,質量達標,只是效率上不如噴砂工藝,需通過產研合作不斷提高。即便生產效率差一些,用激光替代噴砂也是可行的,因為激光表面微結構處理不會污染環境。目前,這種綠色先進工藝已進入批量試驗階段,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取代噴砂,大幅改善制鍋企業的生產環境。
最近,激光所與江蘇一家上市公司的合作也進展順利,將正式簽約。經市科技黨委、市科委牽線,兩家單位進行了深入交流,找到兩個合作項目:一是為海底光纜激光焊接開發視頻監控系統,確保焊縫質量;二是在線纜打標工序上,用激光技術取代污染環境的噴墨打印。
如何讓上海科研單位與更多蘇、浙、皖企業合作,推動長三角各個產業的轉型升級?張杰建議三省一市政府部門以項目制集聚各地產學研資源,即通過一個個項目,促進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廣泛合作。在激光領域,她建議成立覆蓋長三角的激光技術創新研究院,將上海的技術優勢與蘇、浙的產業優勢結合。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工作人員卞佳穎說,一種先進技術可在多個行業得到應用,政府部門要積極搭建平臺,并借助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的力量,促進長三角各領域科技專家與各行業企業廣泛交流,這樣才能催生更多長三角協同創新案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