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在线免费视频,中文字幕 欧美极品 在线 一区,男男白嫩小受h视频,91在线综合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半導體/PCB

經濟復蘇下不能忽視的PCB行業新危機

星之球科技 來源:大族激光PCB事業部2017-08-03 我要評論(0 )   

就在世界經濟有望恢復性增長,國際金融市場漸趨穩定的好消息傳來時,中國不少PCB廠商卻被迫迎來了訂單轉移新危機。一方面,那些

就在世界經濟有望恢復性增長,國際金融市場漸趨穩定的好消息傳來時,中國不少PCB廠商卻被迫迎來了“訂單轉移”新危機。一方面,那些依靠代工發展起來的PCB中小制造企業,在無法消化因金融危機帶來的成本上漲壓力;另一方面,嚴重的缺工使得不少企業面臨有單開不了工的尷尬境地,而同時,隨著工廠工人工資成本的增高,企業的營運投入壓力也日益增強。如何有效解決這些新危機,成為PCB廠商們深思的問題。
 
IEK資深分析師董鐘明認為,隨著中國人力工資調漲、環保法規日趨嚴格、水電供應限制及下游客戶轉移等因素,使得中國生產優勢逐漸弱化,日本、韓國等早已積極深耕東南亞生產基地,為此臺灣地區也于2016年起啟動南向政策,將以經貿合作、人才交流、資源共享及區域鏈結等4大方向規劃在印度、印度尼西亞、泰國等投資政策,并成立新南向辦公室。
 
泰國:PCB產業在東盟中表現最佳
 
東盟的平均工資雖逐年成長,但與中國相比,仍具備低人力成本的優勢,是僅次于中國、印度的全球第3大勞動供給市場,再加上兼具市場商機,如6億的消費潛力、2.4兆美元的經濟規模、基礎建設逐漸完備的優勢下,可快速復制大陸成功模式。董鐘明表示,以東盟來說泰國PCB產業的表現最佳,無論PCB的進口與出口皆超過10億美金的規模,全球100大汽車零組件廠商中有57家在泰國設廠生產,而更有28家日本汽車零組件板廠在泰國生產,可見日本電路板廠在泰國布局極深。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日本IT企業已經將他們的PCB訂單轉移到泰國,而泰國PCB制造商競爭力也越來越強。泰國外商總會主席康樹德表示泰國基礎建設完善,位居東盟的樞紐,泰國政府推動“東部經濟走廊”(EEC)政策,希望與中國“一帶一路”的跨地區項目連系起來。康樹德提到泰國制造業的產業鏈完整,美日的大品牌客戶在泰國均設有生產基地,是投資東南亞的首選。現在泰國政府為了面對產業轉型,也提出了泰國工業4.0政策,希望以智慧工廠、智慧城市、與智慧人民帶動產業升級。
 
越南:韓國制造業上下游產業鏈完整
 
董鐘明表示,越南的PCB出口僅5億美金,相對之下進口PCB則接近20億美金。而韓國在越南經營頗深,生產聚落以北越為主,主要是受到Samsung的帶動,投資地點包含北寧省、太原省及胡志明市等地。而一些知名制造企業如格力電器、蘇泊爾、美的、格蘭仕、佳能等,都在成本相對低廉的越南建立起了自己的生產基地。據蘇泊爾公司董秘葉繼德介紹,蘇泊爾越南基地可以輻射東南亞市場,負責東南亞市場的炊具生產,實現由越南向東南亞輻射,將東南亞的訂單直接在越南進行生產和銷售。
 
BHflex是韓國第7大的電路板廠,主要產品為HDI、軟板、軟硬結合板,在韓國、越南、中國均有生產基地,越南生產超過兩億只手機,占Samsung全球手機生產的50%以上,因此韓國制造業在越南的上下游產業鏈完整。面對FPC產業展望,KPCA方面表示FPC在電池上的應用會越來越多,原因是為了防止電流過大,電池過熱等原因,并且表示FPC后段組裝須使用大量人力,因此韓系軟板廠的后段制程海外廠大多設在中國、越南等國家做組裝加工,而BHflex是少數在越南投資全制程的板廠。最后,BHflex總裁表示指紋辨識模塊是有潛力的新興產業,未來或可持續關注。
 
印度:電子生產廠商將扮演帶動PCB產業發展的角色
 
印度主要的PCB板廠集中在西部沿海,約莫有上百家中小型的板廠,產值都不大,然因印度有國內自主品牌,如Micromax、Karbonn、Lave及Intex,2016年起遵循印度制造之政策將帶動PCB產業。
 
關注印度電子市場需求的預估,未來3年內,半導體設計、高科技制造、IT系統及硬設備、出口及電信產品及設備將會大幅成長,其中又以電子產品及設備最需求最高,至2020年高至1530億美元。Qdos數據顯示,印度在PCB的需求到2020年將有61億美元,其中以汽車及智能手機制造上增長快速。目前在印度尼西亞當地的日商板廠除了Mektec生產軟板之外,其他仍是以傳統單/雙或低階多層板為主,主要是供應日系電子家電在東南亞所生產之電路板為主,而進一步透過印度尼西亞手機進口銷售的數據來分析,從2013年至2016年,進口手機逐年下降,可見印度尼西亞國內生產逐年上升,亦可帶動電路板需求。縱觀印度尼西亞投資評比,在印度尼西亞手機本土化制造比重提高的要求政策下,電子生產廠商將扮演帶動PCB產業發展的角色。

轉載請注明出處。

PCB產業亞太地區市場發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