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工業制造
中國企業如何迎接工業4.0
星之球科技 來源:自動化網2017-06-20
我要評論(0 )
工業4.0的概念來源于德國,將18 世紀引入機械制造設備的工業稱為工業1.0,20世紀初的電氣化與自動化是2.0,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信
工業4.0的概念來源于德國,將18 世紀引入機械制造設備的工業稱為工業1.0,20世紀初的電氣化與自動化是2.0,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信息化是3.0,現在實體物理世界和虛擬網絡世界融合的時代則是工業4.0。與美國的工業互聯網相比,工業4.0更講究智能化轉型,同時具有很強的層次劃分。目前普遍處于工業2.0-3.0之間的中國企業,如何迎接工業4.0呢?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追求工業4.0,不僅僅是其代表的技術特征,還有其內在的驅動力,即追求新價值。前三次工業革命分別通過機械化、電氣化和自動化等來提高生產力,工業4.0則不是以提高生產需求為出發點,而是將客戶端價值做為整個產業鏈的出發點,改變以往的工業價值鏈從生產端向消費端、上游向下游推動的模式,從客戶端的價值需求出發提供訂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并以此做為整個產業鏈的共同目標,使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實現協同優化,本質是工業視角的轉變。
因此,要實現工業4.0,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制造本身的價值化,不僅僅是做好一個產品,還要把產品生產過程做到浪費最少、實現制造過程與設計和客戶需求相配合;
二、制造過程中根據加工產品和狀況的改變自動進行調整,在原有自動化的基礎上實現“自動察覺( Self-Aware ,對自身狀態變化的意識)”的能力;
三、在整個制造過程中達到零故障、零憂慮、零意外、零污染,這就是制造系統的最高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制造中,存在著許多無法被定量、無法被決策者掌握的不確定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既存在于制造過程中,也存在于制造過程之外的使用過程中。前三次工業革命主要解決的都是可見的問題,工業 4.0 的關注點和競爭點是對這些未見因素的避免和透明化。
工業4.0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制造過程和制造價值向使用過程的延續,不僅僅關注將一個產品制造出來,還應該關心如何去使用好這個產品,實現產品價值的最大化。產品的創新和創值不再僅僅是以滿足用戶可見的需求為導向,而是利用用戶的使用數據去創建使用情景模擬,從情景仿真中找到用戶需求的缺口(GAP),這些空缺我們稱之為“未見的需求”,因為即便是用戶自己都很難意識到。
例如,買汽車的人大多都會提出省油的需求,于是所有汽車制造商就努力改變車型和發動機讓車子更加省油。但是很少去關注用戶的駕駛習慣對于油耗的影響,因為駕駛習慣對于用戶而言也是未見的,因此不會有用戶去要求汽車提供駕駛行為管理的功能。
所以工業4.0時代的市場競爭也會從以往滿足客戶可見的需求向尋找用戶需求的缺口轉變。以往我們將產品賣給客戶之后就幾乎到達了生產價值鏈的終點,工業4.0時代將價值鏈進一步延伸到云端,以產品做為服務的載體,以使用數據做為服務的媒介,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挖掘用戶需求的缺口,并利用數據挖掘所產生的信息服務為用戶創造價值。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