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設計3D打印模具隨形冷卻水路的時候是否有一些技巧或注意事項呢? 美國注塑模具制造企業Diamond Tool and Engineering 與其3D打印模具的合作伙伴針對這個問題分享了一些經驗。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Diamond Tool and Engineering公司專門為醫療行業制造緊密度容限和多腔的注塑模具。該公司為其注塑模具制造了帶有隨形冷卻水路的模具鑲件,其3D打印模具鑲件的設計和制造是在其合作伙伴3DPrintedParts公司的幫助下完成的。


3DPrintedParts的設計團隊在進行3D打印模具鑲件設計時,對傳統的鑲件設計思維進行了突破,總結了幾點3D打印模具鑲件設計的技巧和經驗。
除了設計隨形水冷水路之外,設計團隊還用在模具的部分區域中設計了晶格結構,取代原來的實心結構。晶格結構意味著能夠節省打印材料和打印時間,同時降低打印成本。
在使用金屬3D打印機制造懸垂結構時,往往需要在設計時為該結構添加支撐,而對于冷卻水路這種內腔結構,后續去除支撐的難度很大,如將支撐結構殘留在內腔結構中往往會影響冷卻介質的流動。如果能夠在設計時考慮到這些因素,并避免添加支撐,那么將可以消除支撐結構對模具冷卻性能的影響。3DPrintedParts公司表示,他們在不添加支撐結構的情況下,可打印出與水平方向之間25度角的懸垂結構,這意味著他們能夠在無需后續機加工的情況下,制造出更優異的幾何結構。
3DPrintedParts公司表示,由于3D打印模具冷卻水路與模具型芯的設計是共形的,這種設計使冷卻周期從35-40秒縮短到6.7秒,大幅提升了注塑模具的冷卻效率。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