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軍事專家王群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中國激光武器發展緊跟世界潮流,技術水平直追美國、也不輸俄羅斯,目前應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按照有些外媒的說法,中國發展步伐之快已經表現出了改變美國近幾年在激光武器研究領域‘一騎絕塵’的局面。然而,嚴格意義上說,激光武器要真正投入實戰還有一些限制。”
五角大樓將定向能武器研發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他們認為,采用激光將大大降低武器發射成本。前述60千瓦級激光器向陸軍交付,被媒體認為是定向能武器研發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王群介紹,相對于傳統武器,激光武器具有打擊速度快、命中精度高、火力反應迅速、攻擊突然性好、持續戰斗力強、殺傷效果優、多目標打擊能力突出、附帶損傷小等一系列優點,而且作戰使用時無聲響、無污染、強度可控、不受電磁干擾、保障容易、費用低。
中國的“寂靜狩獵者”可在800米距離擊穿5層2毫米厚的鋼板。
“寂靜狩獵者”相比傳統的防空武器,首先是響應速度快;其次是攔截命中率高和多目標打擊能力,能夠在6秒內完成目標的切換和瞄準;第三是低成本,只消耗電能,一次發射功率成本低于一美元;最后是附帶損害小,不會形成大量碎片。
“這說明‘寂靜狩獵者’已經基本具備了激光武器的主要優點。從媒體透露的信息推測,它應該屬于固體戰術激光武器。”王群表示,目前美國激光武器研制水平最高,發展得最好,其以海軍艦載區域防御激光武器系統(LADS)為代表的幾種戰術激光武器系統,兩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實戰測試。
“雖然近年來世界激光武器發展很快,但整體看基本還都處于向實戰應用邁進的階段,尤其是激光炮等高能激光武器,因為還有一些問題制約了它的戰場應用。”王群說,比如,雖然化學和固體激光武器整體性能最好,向實戰應用推進的速度最快,但目前它們的體積重量還普遍較大、持續能源(電力)需求較多、安全性偏弱,影響了激光武器的機動性、部署靈活性等。再比如,激光武器的輸出功率大都難以達到100千瓦的武器級標準,其光束跟蹤和控制精度不高,照射目標時抖動偏大,毀傷目標所需的時間較長,尤其是對有人戰機和導彈等高速移動目標,難以滿足戰場快速和精確打擊的要求。況且,激光是通過直射殺傷目標,激光武器無法攻擊掩體或遮障后的目標以及地面上視距外的目標,難以穿透重裝甲、水泥墻壁等,且受環境條件影響較大,不能全天候作戰,戰場環境適應能力不強。
“這導致目前對抗激光武器的手段很多,比如讓導彈、炮彈等目標在飛行時旋轉起來,在飛機等目標周圍釋放氣霧、煙霧、水霧等,從而降低激光武器的殺傷距離和效能,限制其應用范圍、部署方式和任務多樣性等。這些問題多少都影響了激光武器的實戰化程度。”王群指出。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