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在线免费视频,中文字幕 欧美极品 在线 一区,男男白嫩小受h视频,91在线综合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汽車制造

年度盤點 | 2016汽車制造行業大事件回顧

星之球科技 來源:榮格2016-12-29 我要評論(0 )   

2016年,對汽車行業是充滿變化和機遇的一年。縱觀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汽車產銷總體穩中有升。

2016年,對汽車行業是充滿變化和機遇的一年。縱觀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汽車產銷總體穩中有升。2016年1-11月中國汽車銷量已實現2494萬輛,同比增長14.11%,全年汽車總銷量有望超2700萬輛。
 
這一年,在“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的帶領下,以智能制造為中心的先進制造技術將汽車制造業帶入了發展的快車道。政府各項汽車產業新規陸續出臺,汽車產業加快了與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飛速增長,智能網聯汽車風頭正旺,跨界造車的熱潮還在延續,互聯網汽車越來越火熱。綠色化、智能化、信息化發展趨勢愈加明細,汽車行業新的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初入端倪,整個汽車產業結構進入調整和變革期。
 
本文梳理了這變化紛繁的一年,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這一年給我們所處的汽車時代帶來了哪些改變:
 
從新政策看新變化
 
2016年中國政府對于汽車產業鏈發布和制定了一系列產業政策,主要從準入條件、積分管理、碳排放等幾個方面著手,以更好地促進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從政策本身來看,監管有趨嚴態勢,但我們其實也可以看到,新政更有利于整個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關鍵詞:節能減排、油耗、小排量、新能源、安全
 
1. 重點推動節能減排
 
國五排放標準全面實行
國家環保部與工信部發出公告:從2016年4月1日起,包括北上廣在內的11省市將全面實行汽車國五排放標準,所有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油車(乘用車)、輕型柴油客車和重型柴油車均需滿足國五排放標準。
 
國六排放標準征求意見 “京六”被叫停
5月18日,環保部正式發布《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征求意見稿)》。6月初,環保部叫停與“國六”有爭議的“京六”。
 
國務院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
10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對鋼鐵、煤炭、電解鋁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各地不得以任何方式新增產能,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傳統燃油汽車生產企業。” 
 
汽車油耗積分、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
9月22日,工信部網站公布《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在中國境內銷售乘用車的企業的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乘用車生產情況進行管理。
 
2017年小排量汽車減購置稅升至7.5%
12月15日,財政部公布《關于減征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對購置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按7.5%的稅率征收車輛購置稅;自2018年1月1日起,恢復按10%的法定稅征收車輛購置稅。
 
2. 力促新能源汽車發展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發布
10月26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發布,包括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汽車制造、動力電池、輕量化的技術路線圖。
 
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放開
7月10日,《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正式開始實施,符合相關規定的企業即可獲得純電動汽車生產資質。目前獲得新能源汽車“準生證”的六家企業為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萬向集團。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發布
8月12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規范并提高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準入“門檻”。
 
《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出臺
8月11日,發改委辦公廳發布《新能源汽車碳配額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對燃油汽車規模企業設定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產銷量的年度比例要求,并折算為企業應繳的新能源汽車碳配額數量。
 
《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發布
11月15日,工信部正式發布《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我國電動客車包括純電動客車、混合動力客車(含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燃料電池電動客車從此有了正式的安全技術標準。
 
動力電池行業新規引爭議
11月22日,工信部發布《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17年)》(征求意見稿),其中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從此前《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中規定的“不低于2億瓦時”調整為“不低于80億瓦時”。
 
新能源汽車騙補結果公布
9月8日,財政部公開曝光蘇州吉姆西、蘇州金龍、深圳五洲龍、奇瑞萬達貴州客車和河南少林客車5家企業騙取新能源汽車補貼。工信部對上述5家企業停止執行中央財政補貼,并取消了吉姆西的整車生產資質,同時要求其他4家企業將問題車輛從推廣目錄中剔除,追回補貼資金。
 
3. 支持和規范零部件生產
 
汽車五大總成將被許可進入再制造領域
9月19日,《國務院關于修改<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的決定(征求意見稿)》正式出臺,汽車五大總成將被許可進入再制造領域。同時,汽車報廢回收不再作為特種行業管理。
 
汽車零部件納入召回體系
2016年1月1日,《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正式實施,細化了零部件企業的責任,首次將零部件生產者納入汽車召回體系。
 
配件反壟斷政策落地難
2016年3月,國家發改委公布《關于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目前我國汽車配件反壟斷政策目前還處于上層建筑的搭建階段,配件渠道與價格壟斷依然存在。
 
單項冠軍方案扶持零部件企業發展
2016年4月1日,工信部對外發布《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提升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鼎股份、陜西法士特、萬向錢潮、中信戴卡四家零部件企業成功入選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對汽車零部件企業轉型升級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汽車零部件全面放開外商投資
12月7日,發改委、商務部聯合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稿,正式對外征求意見。鼓勵外商投資傳統節能零部件技術,對CAN總線和EPS控制器不再設定股比限制,并取消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7月19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行政法規、國務院文件和經國務院批準的部門規章規定的決定》,允許外商在自貿區以獨資形式從事CAN總線、EPS控制器和動力電池的制造與研發,全面放開外商投資汽車零部件。
 
4. 整車相關政策
 
《關于促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的若干意見》落地
3月4日,商務部等8部委印發《關于促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的若干意見》,加快推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政策措施落地。商務部12月初進一步表示,將努力把平行進口汽車打造成為國產汽車、品牌授權進口汽車之外的第三支重要力量。
 
皮卡在四省份試點解禁
2月26日,國家工信部、發改委、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試點促進皮卡車消費的通知》,決定在河北省、遼寧省、河南省和云南省在內四省份率先開展放寬皮卡進城限制的試點工作。
 
超豪華車加稅
11月30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財關稅[2016]63號文件,決定自12月1日起,對售價130萬元以上超豪華小轎車加征10%的消費稅。
 
從市場數據看新變化
 
隨著國內汽車需求量的不斷增長,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量得到較大幅度的增長,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來看,經過兩年車市微增長之后2016年再次重回兩位數增長,特別是SUV、新能源車增長迅猛。
 
關鍵詞:產銷量、SUV、新能源
 
汽車產銷量增長率重回兩位數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2016年1-11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02.7萬輛和2494.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4.3%和14.1%,高于上年同期12.5和10.8個百分點,全年增長實現兩位數毫無懸念,這是連續兩年車市微增長之后的再次重回兩位數增長。
 
1-11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174.3萬輛和2167.8萬輛,比上年同期均增長15.6%;與1-10月相比,產銷量增速分別提高0.3和0.2個百分點。乘用車四類車型產銷情況看,比上年同期,轎車產銷分別增長4.0%和4.1%;SUV產銷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分別增長46.3%和45.5%;MPV產銷增速分別為19.3%和21.3%;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分別下降39.1%和38.3%。
 
1-11月,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1562.8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22.5%,占乘用車銷量比重為72.1%,比上年同期提高3.8個百分點。1-11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925.1萬輛,同比增長20.2%,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7%,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1-11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328.4萬輛和327萬輛,與上年同期相比產銷分別增長了6.3%和5.3%,增幅進一步提高。1-11月,新能源汽車生產42.7萬輛,銷售40.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0%和60.4%。
 
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六成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1-11月,新能源汽車生產42.7萬輛,銷售40.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0%和60.4%。其中,純電動車產銷分別完成34.0萬輛和31.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5.6%和77.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7萬輛和8.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6.2%和18.0%。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占比達72%,新能源商用車占比28%。預計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將占到全球總量的40%。
 
自主品牌增速回升
 
1-11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925.1萬輛,同比增長20.2%,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2.7%,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自主品牌轎車銷售207.7萬輛,同比下降4.6%,占轎車銷售總量的19.1%,比上年同期下降1.8個百分點;自主品牌SUV銷售456萬輛,同比增長57.4%,占SUV銷售總量的57.4%,比上年同期提高4.4個百分點;自主品牌MPV銷售199.4萬輛,同比增長23.2%,占MPV銷售總量的89.7%,比上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
 
1-11月,乘用車累計共銷售2167.81萬輛,同比增長15.57%;其中,SUV以45.49%的增長領跑市場,在乘用車總銷量中的占比已經達到36.62%。SUV銷量分布中,自主品牌仍然是最重要推動力。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自主品牌在SUV中的占比為57%。同時,合資品牌正在深化SUV布局,與去年SUV銷量前十名普遍為自主品牌不同,今年已經有上汽通用別克昂科威、上汽大眾途觀、北京現代途勝和東風日產奇駿等4款SUV車型入圍。
 
柴油機市場觸底反彈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11月,車用柴油機累計銷售257.84萬臺,同比累計增長10.02%,濰柴、云內動力、安徽江淮等柴油機企業也一改往年頹勢,市場銷售成績喜人。今年以來,國內柴油機市場受煤炭市場向好及國家限高限載政策影響,結束五年連續下滑,開始實現增長。
 
從動向趨勢看變化
 
2016年,外行跨界汽車行業如火如荼的進行,無人駕駛始終走在行業的風口浪尖,江淮大眾聯姻、上汽奧迪合作、日產收購三菱、北汽入股福建奔馳……車企的并購重組也動作不斷讓人眼花繚亂,外行能否經手住汽車制造的技術、資金、人才、資質及專業復雜的制造工藝等諸多挑戰?無人駕駛技術又將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全新體驗?車企間的合作能否給產業帶來新一輪的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詞:跨界造車、無人駕駛、新能源、并購、合作
 
跨界造車成風
2015年開始,互聯網企業如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樂視等國內互聯網巨頭紛紛進入汽車行業,如阿里巴巴與上汽合作的榮威RX5上市。各類企業都開始進入汽車行業:智車優行推出奇點汽車,蔚來汽車將圍繞用戶打造電動超跑,漢能集團要造太陽能動力汽車,游俠汽車的純電動四門跑車游俠 X高調發布,小鵬汽車推出10萬元純電動SUV,樂視向全球發布了樂視超級汽車,格力也表示有造車的打算。與此同時,跨界造車的公司與傳統汽車生產商的合作也越來越緊密。
 
無人駕駛成風口
近年來,無人駕駛成為汽車行業的關鍵詞,谷歌、特斯拉、現代、沃爾沃、奔馳、福特、通用等大企業都紛紛加入無人駕駛技術的開發行列,快速推動著這一技術的發展。4月,長安汽車的無人駕駛汽車從重慶出發,經歷5天行程2000多公里抵達北京,長安汽車成為中國首個實現長距離無人駕駛的汽車企業。無人駕駛將革新整個汽車產業,正成為全球汽車產業和互聯網企業爭相布局的“風口”,從概念到現實,以無人駕駛為主題的全新汽車時代越來越近。
 
汽車零部件海外收購大跨步
2016年是零部件企業海外并購大跨步的一年。均勝電子2月以11億美元先后并購了美國百利得汽車安全系統和德國TS道恩公司的汽車業務,進入汽車主被動安全市場;銀億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3月購買其控股股東寧波銀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西藏銀億持有的寧波昊圣100%股權,間接持有全球氣體發生器企業ARC相關資產;天津天海同步集團旗下湖北泰特機電有限公司9月收購荷蘭e-TractionEuropeB.V公司100%股權,計劃2017年投產輪轂電機。
 
消費類電子涌入汽車電子領域
伴隨汽車電子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類電子涌入汽車電子領域。10月27日,美國高通與荷蘭恩智浦半導體達成協議,高通以47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恩智浦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芯片供應商,高通收購恩智浦主要是計劃向汽車芯片市場擴張。11月14日,韓國三星電子與美國哈曼國際工業簽訂協議以80億美元收購哈曼,通過布局智能汽車市場而成為汽車技術領域的主要參與者。
 
傳統車企高管成批轉投新興造車企業
近兩年,不少傳統車企高管或被挖或主動跳槽互聯網造車企業、新能源車企業,如原東風英菲尼迪及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戴雷宣布離職,加盟新型互聯網造車企業和諧富康,并擔任首席運營官;上汽集團原副總裁張海亮出任樂視超級汽車(中國)公司總裁;廣汽菲亞特原總經理鄭顯聰出任蔚來汽車執行副總經理;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原總裁兼CEO付強,加盟和諧富康旗下全新組建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愛車公司,并出任首席執行官。這種成批次的跳槽規模,或許會招致更多傳統汽車行業的從業人員轉投創業新興造車企業。
 
江淮與大眾聯姻 
9月7日,大眾與江淮簽署備忘錄,確定雙方將在新能源領域展開合作,以推進成立主攻純電動車研發、生產與銷售的新合資公司。之前大眾在中國已經有了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兩家合資公司。
 
上汽與奧迪合作 
德國當地時間11月11日,上汽集團與奧迪AG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成立股比對等的合資公司,共同生產和銷售奧迪相關車型。
 
日產收購三菱汽車股份
5月12日,日產汽車和三菱汽車聯合發布聲明稱,日產將為此出資2370億日元,折合22億美元,收購三菱34%股權,并獲得董事會席位,成為三菱最大單一股東。
 
北汽入股福建奔馳
9月18日,福建奔馳中文名稱正式變更為“福建奔馳汽車有限公司”,福建奔馳新任董事長徐和誼為福建奔馳法定代理人看,自此持續數月的福建奔馳股權變更正式完成。
 
從創新技術看新變化
 
隨著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競爭日益激烈,不斷提升的勞動力成本也在逼迫汽車企業不斷提升生產效率及降低生產成本。解決這些挑戰,需要謀求技術創新和制造創新,發展信息化技術和應用,通過和互聯網的融合,打造數字化工廠,實現智能制造。從全球來看,汽車制造業未來的主攻方向就是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制造。2016年,在“工業4.0”、中國制造2025的引領下,各項新技術不斷推出,從智能工業機器人到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再到經營管理等各個環節的智能互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效益。 
 
關鍵詞:“工業4.0”,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輕量化,新能源,ADAS,智能網聯
 
1. 智能制造成為方向
 
2016年,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顯示出強勁的市場動力,隨著人力成本大幅上升,自動化生產線成本大幅下降,使得企業在擴產時,優先選擇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生產線。這種需求推動了智能制造的發展,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智能技術應用于設計、制造、管理和服務等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呈現出新的工業形態。
 
延伸閱讀:
 
中國制造業開啟“智能制造”迎接市場放緩挑戰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中國工業發展報告》顯示,近年中國工業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智能制造”正成為一批中國制造業企業發展的新目標。
 
光大激光加碼智能制造 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
光大激光開展“汽車智能制造自動化生產線”的建設項目,項目已經到了技術測試階段,預計一年后可推出市場。
 
現代重工亮相AMTS, 助力智能制造及工業4.0
今年,現代重工攜機器人亮相2016 AMTS,針對汽車工業開發的獨有機型可應用于弧焊、點焊、搬運、密封、碼垛、沖壓自動化、打磨、自動上下料等領域。
 
新一代杜爾機器人使車身涂裝作業更靈活
杜爾公司推出的新一代Ecopaint機器人具備多項創新性功能,在自動化涂裝流程中發揮強大作用,能突破線性運動導軌的局限,靈活滿足多種不同的使用需求。
 
昆明機床FML800智能制造助力汽車打造高效快捷物流線
FML800智能制造單元是針對汽車領域用戶的特殊需求而設計,可以幫助打造高效、快捷的物流線。
 
2. 輕量化是主流趨勢
 
在汽車行業逐步實現智能制造的同時,綠色輕量化也成為2016年汽車發展的主流趨勢,從汽車設計本身而言,無論是設計、材料、工藝還是制造環節,都在強調輕量化。各大車企都力圖通過在輕質材料方面尋求突破,增大合金、超強度鋼、工程塑料等為主的輕質化材料在汽車產品中的應用比例,通過采用合適的材料及設計,減少車身質量,從而降低汽車的油耗,增長續駛里程。
 
延伸閱讀:
 
高強鋼汽車冷彎型材成型機技術促進輕量化發展
汽車工業的發展帶動了汽車冷彎型材成型機市場發展,燃油經濟性、低碳排放和更高的安全性對汽車車身輕量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推進了先進高強鋼在車身設計制造上應用的穩步增長。
 
數字化仿真分析技術助力汽車輕量化設計
在汽車領域,隨著政府對燃油經濟性和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的法規(CAFE)的建立和用戶對低油耗汽車需求的不斷增長,各個主機廠出臺了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汽車輕量化技術成為最重要的解決方案。
 
超輕含鎂復合材料面世 可造福汽車輕量化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型超輕復合材料,該材料由鎂、納米陶瓷粒子、碳化硅納米粒子合成,具有優良的承重能力,對汽車輕量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陶氏BETAMATE™結構膠助力汽車行業輕量化發展
陶氏化學推出為汽車輕量化所打造的BETAMATE™結構膠系統,可幫助汽車行業有效應對因全球日趨嚴苛的環境法規,消費者對車輛美觀度和安全可靠性的追求,以及進一步降低油耗之間的矛盾所帶來的挑戰。
 
康迪泰克減輕汽車負載,推動汽車輕量化
康迪泰克批量生產了含有聚酰胺部件的發動機懸置件及數百萬個聚酰胺材質的抗扭支架,幫助汽車制造商使用高性能聚酰胺設計件逐步取代金屬件。
 
3. 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
 
2016年北上廣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井噴式增長,隨著發達城市充電樁建設的不斷完善、牌照政策優勢的引導,電動車越來越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睞,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營銷重點也不再只是賣車,新能源汽車的新材料和新技術,帶來新的技術革命。
 
延伸閱讀:
 
電動超級跑車GLM G4終于亮相:化不可能為可能
GLM 的全新豪華電動汽車日前已經在巴黎車展上亮相,GLM應用多源動力模塊來提升傳動效率和性能,實現了降低切換損耗和提升電機效率。
 
漢能發布全太陽能動力汽車,清潔能源開創新能源汽車新時代
7月2日,漢能發布的四款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創造性地將清潔的太陽能作為車輛動力來源,直接利用太陽能發電,顛覆了傳統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概念,擺脫了傳統電動汽車對充電樁的依賴,使汽車中短途“不插電無限行駛”成為可能。
 
混動車占比10% 豐田產業結構改革強化技術IP
自1997年首款混合動力車型推出以來,豐田始終堅定,混合動力技術是通往未來的核心技術,亦是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
 
本田將開發純電動和插電混動技術
本田有著頂尖的燃料電池和燃油混動技術,在如今全球減排的大趨勢下,本田也開始著手研發并將在2020年前推出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動車型。
 
4. ADAS技術和智能網聯飛速發展
 
2016年是智能汽車發展的大年,面對萬億級市場,傳統車企和互聯網巨頭等市場參與方紛紛加大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布局。為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當前更多的車企開始聯合其他領域企業開發新產品。越來越多的電氣化和數字化應用在汽車上,這些發展方向推動了汽車產業的技術進步: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給人們帶來了更好的駕乘體驗;視頻感知、雷達感知等技術改善了汽車的安全性;汽車無線通信技術進一步實現了信息互聯。汽車電子技術進一步拓展,逐漸改變著車輛的研發、銷售過程,為使用者帶來更完善的體驗。
 
延伸閱讀:
 
當科技遇上汽車 英特爾與業界大咖共話無人駕駛未來
10月19日,英特爾以“The NEXT:科技×汽車”為主題,英特爾首次系統性地分享其在無人駕駛領域的前瞻觀點與戰略布局。英特爾認為,將技術創新和用戶需求結合起來進行有效整合,將是無人駕駛未來發展的突破點。
 
娛樂及科技業領導者與汽車制造商一起為2050年設計全自動駕駛車
11月16日在洛杉磯會展中心舉行的2016年“設計與開發者挑戰賽”,11家汽車制造商、娛樂和消費者品牌建立了五支隊伍進行合作,研究如何將技術、數據、連接性和內容相結合,進行車輛內/外設計創新,為新一代乘客提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用戶體驗。
 
輔助駕駛與自動化駕駛為杜絕交通事故鋪平道路
大陸集團首席執行官Elmar Degenhart博士和學者Rafael Capurro教授齊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圓桌會議,就“未來駕乘”主題圍繞自動化駕駛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展開討論。 
 
大陸集團的智能設備終端實現首次量產
大陸集團所生產的多功能智能設備終端(MFST)已在汽車廠商梅賽德斯-奔馳公司的新款車上率先得以應用,該新型終端的主要功能包括駕駛員可對其智能手機進行無線充電,安全便捷地操控各種車載功能。
 
ADAS與車聯網唱響智能駕駛未來
業內人士表示,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與車聯網成為上市公司布局的兩大重點領域。
 
5. 核心零部件升級發展
 
汽車行業在我國制造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新的經濟環境下,車企如何通過創新適應當前市場發展的需求是每個車企需要深思的問題。2016年,面對汽車產業格局與模式的深度變革,汽車產業核心零部件技術也經歷了一系列創新和變革,新產品和工藝的持續升級為汽車產業不斷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延伸閱讀:
 
國內自主變速器取得突破
3月22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青山變速器分公司DCT(汽車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于2016年7月正式投入批產。8月,長安宣布其CS15DCT版車型搭載的DCT是由長安英國研發中心主導推出的第一款濕式DCT變速器。
 
輝門動力總成推出新型低摩擦MicroTorq®油封
輝門動力總成突破性地研發出MicroTorq®合成橡膠油封,可減少因發動機零部件摩擦導致的功率損耗,目前已在超過14個發動機項目上得到應用或正在開發之中。
 
載重汽車新型操縱器總成的設計
載重汽車操縱器總成是載重汽車傳動系統中關鍵零部件之一,是整車換選檔操控的核心零部件,直接關系到汽車整車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這款新型操縱系統,可提高載重汽車換擋操控的舒適性及可靠性。
 
如何用數字化裝配打造動力總成?
北京泰誠信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舉辦了第四屆中國高端制造數字化裝配技術論壇在,論壇的主題是用數字化裝配技術打造零缺陷動力總成。
 
車身沖壓自動線開啟智能制造新時代
11月,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車身廠沖壓中心新投用的沖壓自動線已經可以完成D310、D530車身主要表面件和結構件的批量生產,能自動完成整個沖壓流程。
 
2024年全球汽車金屬沖壓市場規模將達到1123.8億美元
根據Research and Markets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24年全球汽車工業的金屬沖壓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123.8億美元,汽車底盤、傳動部件、內部和外部結構件生產中對鈑金件用量的增加預計將是推動這一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
 
凱柏立邦MONO LAYER技術在國內首條單旋杯涂裝線投產
近期,由立邦中國旗下凱柏立邦汽車漆助力的重磅SUV——東風標致4008成功下線,這也標志著凱柏立邦全新推出的塑料件涂裝用MONO LAYER技術正式投產。據悉,東風佛吉亞生產線是國內首條單用旋杯噴涂色漆和清漆的保險杠及其它零部件噴涂涂裝線,被譽為 “New Tech Line”。

轉載請注明出處。

汽車市場發展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