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裝、固定左支撐”單元,5臺機器人“并肩作戰”。
凡是能替代人工的工序,都讓機器人來代勞。對于正在打造中國車都的武漢開發區(漢南區)來說,以工業智能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產業,已然成為其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之一。
在武漢開發區,成建制的工業機器人在眾多生產線上與產業工人并肩作戰。今年6月,全球智能化率最高的空調室外機生產線,在美的集團武漢制冷設備公司(簡稱美的武漢工廠)投產;而早在前兩年,神龍汽車公司三廠的部分生產線就已實現100%自動化……
武漢開發區密切關注“互聯網+”時代下涌現出來的新業態,積極發展培育工業機器人、通用航空、新材料、現代農業等新興產業,著力打造武漢開發區版工業4.0。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區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工業投資,招商引資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等六項指標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工業投資292.9億元,同比增長4.8%,在全市各區中總量和增幅雙第一。
據開發區招商局介紹,該區新興產業引進勢頭強勁。工業機器人行業領軍企業發那科機器人項目已在開發區確定選址;智能系統領軍企業上海明匠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已在開發區落戶,美的武漢工廠智能空調外機生產線就出自明匠之手;大唐電信智能制造研究中心和公共服務平臺上月簽約,將在三年內成為開發區產業升級的又一引擎。
“可以說,智能制造是開發區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突破口。”開發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說,“以美的為例,與傳統生產線相比,智能化生產線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能夠與消費者互動,實現個性化定制,大大提升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130米流水線上 46臺機器人“打工”
昨天,記者前往美的武漢工廠外機分廠車間一探究竟。這里共有7條生產線,其中1條被藍色擋板遮得嚴嚴實實。走進這個神秘的空間,最直觀的感受是機器人比人多。130米長的流水線上,46臺黃色機器人三五成群協同作戰,承擔了近80道工序中的大部分,30名工人則成為“配角”。從自動取、放底盤開始,到零部件安裝、加氟,再到外殼裝配、整機檢測,最后裝箱、打包,這條生產線一天雙班(每班8小時),可產3200臺空調外機,平均18秒下線一臺。
美的武漢工廠制造部部長佟海林說,這條生產線投資3000多萬元,工序自動化覆蓋率從原來的4%提高到58%,人員從71人減少到30人。武漢工廠的智能化已從標桿生產線晉級到標桿車間,其“智能”體現在設備自動化、生產透明化、物流智能化、管理移動化(管理人員可通過手機APP進行監控、管理)、決策數據化。未來的智能工廠將實現與消費者互聯、智能決策和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產品總裝線人員減半,自制件生產線基本無人。而美的集團層面,志在向全行業推廣其家電行業專用機器人、智能化裝備、標桿生產線乃至智能化標準、規范。
美的武漢工廠設備經理劉趁偉介紹,美的在全國有6家空調工廠,其中武漢工廠產銷占到三成以上。武漢工廠作為美的示范工廠,截至2015年已投資近4億升級裝備,生產效率提升30%,交付速度提高一倍以上,良品率提高至99%以上,運營成本降低22%。
6月初,美的武漢工廠通過工信部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的公示,此次全省僅有2家企業上榜(另一家是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