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每臺電梯 15 萬元粗略計算,電梯整機市場規模超過 1000 億元,如果加上配件、安裝維修保養等,目前國內電梯市場需求超過 1200 億元。我國人均電梯保有量仍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截止到 2014 年,中國人均電梯保有量為 226臺/萬人,不到日本的 1/2,約為歐洲平均水平的 1/5,韓國的 1/7 左右。北京、上海兩大都市人均保有量分別達到 79 臺/萬人、 66 臺/萬人,但仍遠低于歐洲部分發達國家的一線城市。我們預計 2015-2017 年,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電梯更新改造需求的增長,電梯行業銷量將保持正增長。
截止到 2015 年 10 月底,中國電梯行業共有整機制造企業 641家。目前,國內市場近 70%左右仍為外資品牌企業占據。其中,奧的斯、三菱、日立三大品牌占據了國內 40%-50%的市場份額,迅達、通力、蒂森、東芝、富士達等其他外資品牌占據20-30%的市場份額,內資企業約占 30%左右的份額。在內資企業中,崛起了康力電梯、江南嘉捷、遠大智能、 東莞飛鵬、蘇州申龍、蘇州東南、河南許繼等幾家民族品牌電梯企業,占內資電梯企業的 50%左右的市場份額。其他近 600 家中小企業占據內資電梯市場其余 50%左右的市場份額。
電梯行業是我國最早引進外資的行業之一。中國民營電梯企業是在強大的國際知名企業占據巨大市場份額的壓力下發展起來的。自1990 年代起,大量民營企業介入電梯制造工業,從為外資企業配套開始,在生產過程中不斷學習和消化技術,積累資本,改進經營管理水平,并逐步轉型為整機制造企業,建立自主品牌。中國民營電梯企業憑借其經營機制靈活、產品性價比高等優勢,逐步從創立時期的市場占有率為零發展到目前占據國內30%左右的市場份額,打破了外資品牌的壟斷地位,并形成了少數幾家在市場中領先的品牌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從研發、設計、制造到安裝維保的完整業務鏈條,具備自主研發能力,可以與外資品牌在同一市場進行競爭。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鎮人口的增加、人口結構老齡化,新建保障房、商品房、基礎設施需求,既有電梯更新改造和既有舊樓加裝電梯,出口快速增長等,都是支撐電梯行業快速增長的動力。
我國電梯的使用壽命大多為15 年。如果嚴格按照15 年淘汰計算,則2015 年需要淘汰、更新的需求量等同于2000 年的電梯總消費量。未來3 年每年電梯更新需求在約4 萬臺/年以上。但實際上,不少電梯不到10 年左右就被淘汰或更新了,以此判斷,2015 年淘汰或更新的電梯生產時間應居于2000-2005 年之間。我國電梯銷量從2004 年起爆發,此后10 年年均復合增速達到22%。我們預計未來3 年實際更新淘汰電梯在每年在6 萬臺以上,且將保持較快增長。
2014 年,中國電梯出口6.89 萬臺,出口金額19.6 億美元,2007-2014 年出口數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8%。電梯出口量近年來維持在總銷量的10%左右。我們判斷未來海外出口占比將進一步提升,預計未來3 年海外出口年均增長10%以上。
截止2014 年底,中國電梯保有量接近360 萬臺。存量的擴大將大幅提升維保業務在電梯行業市場中的比重。發達國家著名電梯企業維保業務約占電梯需求的50%以上,而主要國產電梯廠商目前維保業務收入占比仍然較低,最高的遠大智能也僅約20%,未來維保服務需求潛力巨大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