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對3D打印技術在藥片上的應用的認識基本局限在打印不同的藥片形狀。而我們知道僅僅是外觀上的改變是遠遠不夠對于藥品制造市場發生影響的,更何況傳統的生產技術也可以生產不同形狀的藥片,關鍵是這樣的必要性有多大。
3D打印技術對制藥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可以按照病情調節藥片劑量,以及通過3D打印技術使藥物擁有特殊的微觀結構,改善藥物的緩釋行為,從而提高療效并降低副作用。
通常患者需要一天分幾次來吃藥片,這對經常會忘記吃藥的人來說是非常不方便的,而對于正常上班的人來說為了在不同的時間吃藥,還需要把藥片從家到公司拿來拿去的也是件麻煩的事情。要是能一次性把一天的藥物都吃掉,藥物像智能機器人一樣到點釋放身體所需要的劑量那該多好?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研人員解決了這個問題,來自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系的助理教授Soh Siow Ling和博士生Sun Yajuan研發的技術可以將患者一天所用的藥物劑量通過3D打印技術制作成緩釋藥片,這個藥片在人體內在不同的時段釋放。
藥片先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建模,建模的過程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藥物的形狀和長度直接關系到藥物緩釋的設置。
藥片的關鍵部位是用來包裹藥物的聚合物,聚合物是控制藥物的釋放率的關鍵部分。這就像編程一樣,通過調整聚合物的形狀來調整藥物釋放的時間間隔設置。
打印機是普通的UP Plus 2,可以通過藥劑師或醫院的工作人員進行操作。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研人員認為通過這樣的普通3D打印機使得這樣的藥片打印相對便宜和靈活。醫生可以對患者的病情在現場生產定制藥片,或者制藥公司可以在大批量生產采用此項技術。
3D科學谷Review
3D打印藥片在醫院有著明顯的應用。醫生可以在現場改變客戶的藥品處方,或者自定義劑量打印出藥丸。來自Glasgow University的科學家Lee Cronin計劃進一步深化這項技術:他設想的未來藥店變成網上藥店,通過網上藥店開處方,客戶可以購買的配好比例的藥品原料,這些藥品原料就像密封的墨盒一樣被送到打印機處打印出來,當然,如果客戶自己有打印機,也可以在家里打印藥片。
這或許會引發討論,因為藥物的批準程序,以及藥物與生命的相關性。有時對于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以來信譽高的制藥公司。即便未來自己打印藥物成為趨勢,客戶還是需要通過藥品公司來購買藥物配方和原料。
的確,對于動不動就引發的醫患矛盾來說,3D打印藥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就包括如何在藥片生產方面建立可追溯的醫療事實以及建立起一系列完整的流程與標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