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修二
節能燈、彩屏手機、大屏全彩顯示器……這些早已融入我們生活的科技產品,其基礎其實是上世紀90年代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發明的藍光二極管,他也因此被冠以“21世紀愛迪生”,攬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6月25日,2016中國·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進入第二天。“中歐創新合作論壇”、“世界未來科技論壇”等重磅活動相繼進行。
當日,62歲的日本物理學家中村修二出現在成都創交會的嘉賓訪問區,他預言 10年內,激光照明技術將取代現有的LED燈,同時建議企業要做獨特不雷同的產品,減少競爭壓力。
激光燈十年內取代LED燈
中村修二發明的藍光二極管,已經被廣泛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是處于科技前沿的藍色激光僅運用在光盤錄制中,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藍光碟”。中村修二介紹,“藍色激光還可以運用在醫療、探測等很多方面。比如,用藍色激光可以探測DNA,造福人類。”此外,現在已經有藍色激光的照明了,一個燈就可以照亮一百平米的范圍。但是因為造價昂貴,還沒有廣泛應用。十年內,激光照明應該會取代LED燈。
獨特是初創企業生存關鍵
談及對成都的印象,中村修二說,“這幾年成都最大的變化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創業的大潮之中,這一點很值得日本的年輕人學習。在日本,年輕人畢業后,更多是想去大公司工作,缺乏創業意識。而成都現在的年輕人愿意去嘗試,愿意去創造屬于自己的公司,這是年輕人該有的精神面貌。”
中村修二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故事。上世紀80年代,紅光與綠光二極管已發展成熟,只缺高效率的藍光二極管,就能夠獲得可用于照明的白色二極管光源。不過,當時大多數研究者選擇了氧化鋅跟硒化鋅作為發光材料。而中村卻另辟蹊徑選擇了另一種材料——氮化鎵。“如果所有人都往右邊走,你可以換一個思路,冒險嘗試極少數人會走的左邊,或許你會有新的收獲。”
他還建議新生的創新企業,做獨特不雷同的產品,才能減少競爭壓力,在市場中活下來。
聯手成都研究藍色激光
今年3月,中村修二專程來蓉,走進高校演講,鼓勵學子們專注科研。而他同時也是電子科大榮譽教授,有望與該?;A與前沿研究院合作,就藍色激光領域進行研究拓展。
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院長王志明表示,希望中村修二能帶領前沿團隊進行藍色激光研究,同時培養一批學術領域人才。校方愿意就他的研究領域建立相關研究院、組建團隊、引進新人,甚至與企業合作進行新興科技產品的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