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中國3D打印技術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無限三維(青島)科技產業集團公司首席執行官羅軍日前告訴記者,3D打印是一項先進的制造技術,但不是一項替代性很強的技術,它主要解決個性化、小批量、復雜的制造難題,與傳統制造技術不是替代關系,而是互補關系。
目前中國對3D打印的應用還停留在科普階段,主要打印模型和一些簡單的產品。未來在工業領域、文化創意領域、生物醫學領域,3D打印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值得探索。
針對3D打印發展緩慢的情況,羅軍說,3D打印的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工藝方面,是對傳統增材制造技術的一次全新顛覆,但在批量化方面明顯存在短板。
總體來看,3D打印技術之所以發展緩慢,關鍵在于三個方面:一是3D打印商業模式單一,不購買設備就不能分享這項技術造成很多用戶持續觀望;二是人才嚴重短缺,真正了解乃至應用3D打印技術的專業人才非常稀缺;三是3D打印所需的原材料供給較少,價格較高。
羅軍說,發展3D打印這樣的新興技術必須通盤考慮,從戰略高度統籌規劃和布局:首先要從設計端入手,優化生產工藝,改進生產流程,最大限度發揮3D打印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的最大優勢;其次要從材料端入手,提升打印裝備的精密度和穩定性,完善其功能;第三要從人才端入手,培養專業化人才;第四要搭建更多開放式服務平臺,深化“3D打印+”,促進3D打印與傳統產業緊密結合。唯有此,3D打印技術才可能盡快走出應用市場的最后一公里,這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鼓勵原始創新,鼓勵用戶與3D打印服務平臺結合。
5月31日至6月2日將在上海世博館舉行第四屆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暨博覽會。本次會議將主要圍繞當前最前沿的金屬3D打印技術、生物醫學3D打印技術,以及如何深化“3D打印+”,促進3D打印與傳統工業、醫療、教育、文創等產業結合。來自英國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全球頂級的專家學者將分享他們的真知灼見。三天的展會主要展示最新3D打印機,同時將在現場啟動100家學校共建3D打印創客空間行動計劃、100家醫療機構共建3D打印數字化醫療最新行動計劃、100家工業企業共建3D打印數字化制造中心行動計劃等25場配套活動。
通過這一系列配套活動的舉辦,將深入推進3D打印與文創、醫療、工業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對于構建3D打印生態鏈,推進3D打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