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請注明出處。
電子加工新聞
中國制造對美國制造的成本優勢只剩4%!
星之球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2016-03-27
我要評論(0 )
中國制造對美國制造還保有多少成本優勢?全球經濟研究和政府企業咨詢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給出的評估是:4%。
中國制造對美國制造還保有多少成本優勢?全球經濟研究和政府企業咨詢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給出的評估是:4%。當然,這指的只是單位勞動力成本。
近日,牛津經濟研究院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中國制造業在單位勞動力成本(勞動總報酬/總產出,或平均勞動報酬/勞動生產率)方面,對美國的優勢已縮至4%。與此同時,相比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中國單位勞動力的生產率仍然較低。
這份研究跨度為2003年至2016年的報告認為,如果將生產率納入考量范圍,美國制造業每單位產出所消耗的勞動力成本,僅比中國高4%,不僅遠低于澳大利亞、加拿大和德國等發達國家,比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也要低。
美國制造業的生產率優勢
報告的作者格雷戈里·達科(Gregory Daco)和杰雷米·萊納德(Jeremy Leonard)認為,“盡管美國制造業目前正因美元走強和頁巖能源行業投資大減而遭遇逆風,它在世界范圍內仍最具競爭力。”
美國制造業的優勢包括,雇員強大的生產率、靈活的勞動力市場、廉價的能源,以及龐大的國內市場。
前述研究報告援引的數據顯示,美國每名雇員的制造業產出從2003年至2016年增長了約40%,而同期德國和英國的增幅分別為25%和30%。盡管印度和中國的生產率均翻了一番,美國的生產率仍有80%到90%的優勢。也正是這種極高的生產率,幫助美國壓低了單位勞動力成本。
與此同時,中國的工資則連續多年維持了較高漲幅。有機構預測,今年中國的實際工資漲幅為6.3%,這比2015年逾7%的增速將有所下降,但比美國今年2.7%的工資增速仍要快得多。
這顯然縮小了中國對美國制造業的成本優勢。
綜合下來,美國的制造業總產值雖然已被中國超越,但仍然對排名世界第三的日本有相當大的領先優勢。2014年美國制造業產值高達2.1萬億美元,相當于世界第9大經濟體。
并未形成美國制造企業回歸潮
不過,僅靠單位勞動力成本優勢,還不足以支撐美國制造業的復興。
彭博社的一篇專欄文章曾援引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稱,美國自2010年前期至今,已增加近90萬制造業就業崗位,但這充其量只是此前巨震之后的小幅回升。
美國的貿易逆差從2006年的5.6%GDP下降至2015年的3%,但這一數字下降的背后有兩個重要因素需要納入考慮范圍:一是美國服務貿易順差的增加,二是美國國內油產量激增和伴隨而來的全球油價受挫。如果剔除石油和石油制品,美國商品的貿易逆差實際上只略低于最高點,且在過去兩年中有顯著增長。
而且,奧巴馬政府力推的美國制造計劃,對吸引在海外布局的美國企業回歸本土,吸引力似乎也有限。
咨詢公司A.T. Kearney在去年12月發布的報告中稱,一些在中國或其他國家長期進行生產活動的美國企業考慮回遷的現象,更多的會是“一次性的脫離常軌行為”,而非“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
美國制造業進口比率及美國企業回遷指數
由A.T. Kearney根據進口和生產數據來衡量美國企業遷入、遷出的數據可以看出,美國制造生產活動沒有形成回歸本土的潮流。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0 條相關評論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服務與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