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公司Made in Space宣稱,他們認為在5年之內就會有公司開始在地球軌道上制造或組裝商業衛星反射器或者其它大型結構。這家來自硅谷的創業公司曾經在2014年把一臺3D打印機送上了國際空間站。
隨著Made in Space準備第二次將3D打印機送入軌道,該公司開始與Northrop Grumman公司和Oceaneering Space Systems合作共同完成Archinaut項目,這個項目來自于美國宇航局(NASA)的一份為期兩年、價值2000萬美元的合同,其主要目的是制造一臺帶有機械臂的3D打印機并將其安裝在國際空間站外部的一個分離艙上。Made in Space公司總裁Andrew Rush稱,該項目最終將會于2018年在太空軌道上展示Archinaut增材制造、組裝大型、復雜結構的能力。
據了解,Archinaut官方正式的名稱為通用性太空機器人精密制造和裝配系統(Versatile In-Space Robotic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System)。目前NASA已經將該項目選定為其引爆點(Tipping Points)計劃的一部分。所謂的引爆點計劃就是投入資金在一些重大的太空技術上并推動進入商業應用。而Archinaut則是NASA在去年11月份確定的三個專注于在太空軌道上進行機器人制造和裝配航天器和結構的引爆點項目之一。
“我們正試圖改變打造太空系統的方式。”NASA太空技術任務局(Space Technology Mission Directorate)助理局長Steve Jurcyk 2月19日在Made in Space公司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簡報會上說。“現在,我們是在地面制造東西,然后使用相當昂貴和復雜的火箭將其發射到太空。我們要做的是設法打造一個能夠在太空中直接制造系統設備的裝置,這樣就不用靠運載火箭一次次地發射了。”Made in Space公司位于NASA在加州Moffett Field的Ames研究園區(Ames Research Park)。
這樣的太空制造裝置將使NASA和私人航天公司只需運送用于增材制造的原料以及某些高價值部件,比如傳感器、電子元器件、電池等。機械臂會將地球上發射過來的部件與在太空中增材制造的部件組裝在一起,Northrop Grumman Aerospace Systems公司的先進概念總設計師Howard Eller如是說。
Jurcyk宣稱,如果在太空軌道上進行制造和裝配成為可能,將徹底改變航天器的設計,應為工程們不需要再煞費苦心地去設計那些需要能夠在發射時承受重力、震動的結構,而且也不用去考慮火箭的運載能力和運載空間等。
Archinaut就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第一步。Made in Space負責Archinaut項目中的3D打印機,根據計劃它將與Oceaneering Space Systems公司的機械臂結合在一起。而Northrop Grumman則提供系統工程、控制系統、軟件、測試和幫助Archinaut與空間站接口。
如果2018年進行的測試證明Archinaut的表現一如預期,Made in Space和它的合作伙伴希望能夠進一步擴展該項目,包括進一步增加增材制造功能并配備額外的機械臂等。該公司攝像的Archinaut最終版本將裝有三個機械臂,它能夠抓住在軌道上運行的結構,為其增加或拆下部件,它甚至能夠從退役的航天器中移除部件,用在新的航天器上,Eller說。
這在客觀情況下,也有助于衛星碎片等太空垃圾的回收。“這些太空垃圾的問題是,沒有經濟利益去刺激人們回收他們。”Eller說。“如果這些東西里面的部件還能夠重新使用,那就有很大的價值了,因為它們的制造成本往往高達1億美金,里面的很多東西都是完好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