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扶持醫療器械產業的政策出臺,跨國醫療器械商在中國的市場布局正在悄然生變。
整體格局:由“外”向“內”轉變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器械貿易報告》顯示,我國正在使用的高端醫療器械中,80%的CT、90%的超聲波儀器、85%的檢驗儀器、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80%的中高檔監視儀、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是外國品牌。
而在本土1.6萬家醫療器械企業中,除東軟、邁瑞等少數企業發展較好外,其余多為規模不大的中小型醫療器械公司。基于2014年醫療器械市場總量2760億元計算,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的平均收入僅在1700萬元左右。
但近年來,國家多部門對國產設備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同時重點推動醫院采購數字化X光機、彩色多普勒超聲波診斷儀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高端設備,促進國產醫療設備自主創新。
浙商證券研究所分析認為,未來政策將是目前醫療器械格局發生變化的最重要因素,其中,優秀國產設備遴選將使得包括東軟、華潤萬東和上海聯影等一批國內相關高端醫療設備公司廣泛受益,而在高層力推三甲醫院采購國產醫療設備的背景下,已經有部分城市出臺了相關的刺激政策,未來會有更多的省市將繼續跟進,預計醫院采購國產設備的比例將明顯提升。
來自海關方面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貿易總額達到357.94億美元,同比增長4.32%,較2013年下降9.8個百分點。其中,進口額為157.71億美元,同比增長5.32%,但增幅同比下降了14.75個百分點。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分析認為,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進口增幅為近3年來最低,且在華三資企業成為我國醫療器械進口主力,相關進口額占比達到40%;與此同時,診療設備類產品進口額占比超過70%,遠高于其他類別產品。
細分領域:“小巨頭”加速擴張
然而,醫療器械細分領域的競爭卻在進一步加速。
2014年,在我國醫療器械進口產品中,進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35個品種,主要為通用診療設備、彩色超聲波診斷儀、彌補生理缺陷的康復用具、X射線斷層檢查儀、內窺鏡、醫用導管、核磁共振成像裝置等,在我國醫療器械進口總額中占72.25%。
日前,全球最大醫療技術公司美國BD宣布,其在中國總投資1億美元的第三個生產基地在蘇州建成,進一步延伸其在中國的業務版圖和本地化生產范圍。
事實上,這也是繼醫療業務產品線、診斷業務產品線之后,BD第三次將其產品線引入中國,新生產基地投產后將生產糖尿病護理業務的胰島素注射筆用針頭和標本分析前處理系統業務的一次性真空采血管,預計年產總量將超過10億支,可覆蓋BD中國目前在售的70%以上真空采血管產品。
而糖尿病正是中國目前面臨的最嚴重公共衛生挑戰之一。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報告,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數達3.82億,所有類型的糖尿病患病率都在上升,到2035年,糖尿病患者數目將增加55%,糖尿病已成為全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而我國是糖尿病的重災區,糖尿病患者人數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總數的三分之一,且年輕化趨勢明顯,相關護理產品的市場巨大。
“該工廠將使BD在華真空采血管產品產量翻番,充分滿足市場需求,提升市場響應速度,并預留有未來產量再次翻番的生產能力,預計至少將滿足BD中國未來5——10年的產能擴張需求。”BD標本分析前處理系統全球業務總裁JohnLedek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作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區域市場,BD中國在2012年超越日本市場,成為其第二大市場;2014財年,BD中國25%的銷售增長使中國在其總部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1993年進入中國的歐姆龍已經將大連變為其全球最大的電子血壓計生產基地和全球研發中心,30多條生產線可實現每月100萬臺血壓計的產能。
2014年,歐姆龍健康醫療事業在中國的整體銷售額已達到了12.3億元人民幣,較2013年增長20.6%,成為歐姆龍全球銷量第一的地區。
隨著中國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骨科產品正在成為醫療器械領域的新增長點,全球脊柱、膝蓋、臀部及創傷產品占比已經超過整個骨科產品市場總數的65%,而這一點在中國尤甚。
對此,美敦力(Medtronic)宣布其在中國已經發展了2000個員工;施樂輝(Smith&Nephew)宣布了重組,并將戰略性鎖定在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將投入更多研發資金在面對這一市場的產品中。
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日前公布的《中國健康產業藍皮書(2015版)》數據顯示,2010——2014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總量從1284億元增長到276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0.8%,相當于5年內市場規模擴大了一倍以上;而根據這一增長預測:未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將進一步增長,至2019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6003億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