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光大燈領域,寶馬和奧迪從2014年CES展上就開始互相叫板了。盡管寶馬早在2011年就有了成型的研究,在量產車的配裝上也更為領先,但奧迪在汽車照明領域也絕對不是蓋的。各種業內第一的“榮譽獎章”是信手拈來:2003年配裝自適應大燈、2008年配裝全LED大燈、2013年配裝矩陣式LED大燈。正因為如此,當奧迪在2014年巴黎車展的R8 LMX車型上才首次于量產車上配裝激光大燈,比寶馬i8晚了好幾個月時,這口氣可是絕對忍不了。
現在,奧迪報仇的時候到了。就在幾天前,奧迪公布了“高清矩陣式激光大燈” (iLaS)項目的最新成果。在這個由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贊助的項目中,奧迪與博世、歐司朗以及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照明技術研究所展開跨領域合作,最終整出了這次公布的“矩陣式激光大燈”。
據了解,矩陣式激光大燈基于全球首款搭載激光大燈的量產車——奧迪R8 LMX的激光大燈打造。它的工作原理為:藍色激光二極管將波長450納米的光線輻射到尺寸僅為3毫米的鏡片上,該鏡片再將光線反射到變頻器,從而將光線轉化為白光投射到路面。此鏡片可機械式地快速移動,以調節燈光照明范圍。同時,該鏡片基于硅技術打造,十分耐用。
究竟矩陣式激光大燈有何過人之處?奧迪將其概括為下面兩條。
其一,通過反射鏡片的快速移動實現“遠近光”的自動切換:當車輛低速行駛時,激光光線呈分散狀,以提高道路照明的廣度;當車輛高速行駛時,激光的孔徑角度會變小,光線密度和照射距離將進一步增加,這大大提升了高速行車的安全性。此外,激光光線還可以實現精確分配,這意味著大燈通過控制在特定區域的照明時間,可以調節不同區域的照明亮度。
其二,能夠“智能”地分配照明區域,這是因為激光二極管能夠根據反射鏡片的位置快速開啟或關閉。想一想,黑夜里你可以開著遠光燈照清楚前方的路,又不會把對面的司機晃瞎眼,這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這兩條功能描述,是不是聽著耳熟?沒錯好像和矩陣式LED大燈沒什么區別。不過,和LED大燈相比,激光大燈最主要的優勢就是體積更小且照射距離更遠,這使得矩陣式激光大燈有著更好的先天優勢。照射距離更遠,意味著更加寬泛的使用范圍;體積更小則使得矩陣式燈組的分辨率進一步提高,對燈光的控制更加精細。
奧迪和寶馬的“次世代”燈光之戰,正變得更加白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