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提出打造珠三角西岸機械裝備制造業產業帶,對產業技工的需求逐步加大;
●培養一個機電技工和模修工要五年到八年,短短一兩年就流失了;
作為制造業重鎮,佛山機械裝備制造業企業多達11000多家,已成為當仁不讓的龍頭產業,產值雄踞珠三角西岸城市之首。
今年6月,佛山市委明確提出,佛山領銜打造珠三角西岸機械裝備制造業產業帶,打造機械裝備制造業的全產業鏈,同時通過佛山的龍頭帶動作用,輻射珠三角西岸城市,打造珠三角西岸裝備制造超萬億產業帶。機械裝備發展前景如何?再出發亟須解決什么難題?日前,記者走進代表世界最頂尖整車制造技術的一汽-大眾華南基地,透過他們的視野回看佛山機械裝備制造業的現狀。
產業現狀
佛山機械裝備夠“大”不夠強
“就機械制造業而言,汽車制造是機械制造業的一部分,國內裝備制造業在佛山的發展不是很快,還有很多不足。”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總經理陳大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佛山市處于珠三角經濟圈的核心地帶,加上廣佛同城地理優勢,制造業非常發達,但在某些領域還有欠缺。
“‘大’的目標我們實現了,但是還是不夠強,特別是純機械制造研發能力欠缺。”陳大鵬表示,相對于國際來說,國內的機械制造業缺少技術標準高、裝備制造能力強的特點。“汽車制造同樣面臨這個問題,在做強和自主研發方面有一定距離。”
陳大鵬表示,希望一汽-大眾的項目能到起到一個正確導向作用,將來會具備60萬輛的生產規模,將會引導一些機床制造業落戶到珠江西岸。
“佛山市經濟實力強,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貼近企業的服務,同時具有很好的經濟發展條件和交通的條件,應該在珠江西岸機械裝備制造產業中起到龍頭作用。”陳大鵬表示對佛山機械制造有信心,希望看到未來幾年中有長足發展。
制造水平
機床制造需“強強配套”
圍繞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形成的產業鏈配套,哪一些比較突出?陳大鵬表示,目前新導入的五十幾家的內飾,小的總成、焊接件、輔助材料都已入駐廣東省,甚至佛山境內。幾大主要城市都有其供應商,形成一個汽車產業集群,和廣東原有的汽車產業基礎形成一個共享的零部件供應平臺。
作為中德合作的一個樣板,一汽-大眾這個平臺能否促成德國機械裝備的先進的研發力量直接在佛山轉化,使佛山機械裝備制造技術直接與國際對接?
陳大鵬透露,不久即將成立珠江西岸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帶的產業聯盟,一汽-大眾在其中將起到溝通平臺、交流平臺,以及和德國企業聯系的平臺,這將對外來企業落戶產生正面影響。
談及德國的機械裝備優勢的啟發,陳大鵬表示,德國的設備制造業非常發達,自動化控制電子方面也很發達,有西門子等一批優秀的企業。
“國內的機床制造能做到大,但是達到強還有距離。在熱處理工藝、機械制造工藝、材料工藝、裝配工藝和整體的設計能力,還沒形成來自機床制造產業強強企業的配套,一個環節的短板都會影響機床整體水平就有所下降。”陳大鵬認為,精尖技術國內還依賴于德國和其他先進國家進口,這一塊的前景很好,市場也很大。
人才
高水平技工難招
在研發能力方面,陳大鵬認為,隨著制造業的規模和整體實力的提升,研發機構會不請自來。
“我們現在急需的是形成規模,形成實力,形成配套環境和各方面條件的優越性。機床的研發、機械制造的研發和汽車的研發。目前我們只是制造,還沒有研發基地建設的考慮。”
陳大鵬表示,隨著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對產業技工的需求逐步加大。他坦言,一汽-大眾包括零部件供應商都感覺到招聘人才比較困難,特別是高水平的,有專業能力的技工。
陳大鵬告訴記者,技工的需求將會制約產業的發展,華南地區改革開放早,企業多,人員的流動性大,而汽車產業要求人員流動性要小,技工就業標準也高。
“要培養一個機電技工和模修工要五年到八年,短短一兩年就流失了,會讓企業基礎實力有所削弱。”陳大鵬建議,在設定珠江西岸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帶目標時,把人才同步培養和培訓基地的建設一并納入,使配套能力和整體能力更協調。
透個風
拉動50多家供應商進駐 量產全新高爾夫及奧迪A3
距離去年9月25日第一輛整車正式下線剛滿一年,陳大鵬表示,一汽-大眾華南基地今年已制造整車13.3萬輛,實現工業產值233億元,拉動了50多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進駐,拉動廣東省20多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的供貨。而明年會有大幅度提升,佛山二期工程于今年5月正式奠基,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待二期建設完畢后,整個華南基地將會在2017年形成產業規模,產能將達到60萬輛,對整車廠的拉動將會產生1400億元。
談及未來布局,陳大鵬表示,目前一汽-大眾華南基地一期已經建設完畢,具備30萬輛的生產規模;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待建設完畢后,整個華南基地將具備60萬輛生產規模。
據了解,目前一期項目生產大眾和奧迪兩個品牌高檔的A級車,分別是全新高爾夫以及奧迪A3的兩廂版和三廂版,都是南方市場比較青睞的車型。
畫外音
制造業要變革
先要用“好刀”
“雕刻一張金屬名片,用激光十幾秒就可以了”
作為佛山市和南海區重點引進的海歸團隊,坐落于南海區獅山大學城的廣東高聚激光有限公司專注激光制造技術與裝備,其領軍人趙青春博士稱之為制造業的“刀”:工業加工、制造都用“刀具”,激光將帶動制造業實現變革。
“雕刻一張金屬名片,用激光十幾秒就可以了!”在該公司工作人員示范下,記者看到,只要用手機現場拍下照片,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在金屬底板上雕刻出照片來,所需時間只比一般紙質打印略長,效果卻與曬出來的更立體!
“激光雕刻、切割可實現50微米的精度。”據介紹,如今汽車相對大部分焊接都用到激光,而手機堅硬的表面標識也要用到激光才能完成細微的切割成型。細到心臟起搏器的精密結構,60%也要依靠激光才能達到切割的精度。
“過去制造業不敢做、不能做的,都可以用激光來完成。”趙青春博士表示,激光在汽車制造、服裝、家電、鋁型材、陶瓷等行業大有用武之地,非常看好該產業在佛山的發展,同時希望佛山能進一步加大對該產業的支持力度。
趙青春博士還透露,其團隊近期還會繼續引進20位海歸人才,并計劃推動在佛山成立激光產業園,形成激光產業鏈,成為躋身全國前列、國內首家實現激光裝備完全國產化的企業。
轉載請注明出處。